摘要: 【關鍵詞】 習慣性便秘 臨床探討 本文探討習慣性便秘的原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并用中醫理論辨證分析。 1 習慣性便秘的原因 引起習慣性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抑郁性精神病和癔病、結腸過敏等,均可引起習慣性便秘。這些均屬心理因素,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 習慣性便秘 臨床探討
本文探討習慣性便秘的原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并用中醫理論辨證分析。
1 習慣性便秘的原因
引起習慣性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心理因素 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工作,或精神上受到驚恐等強烈刺激,導致皮層和自主神經紊亂,引起便意消失;肛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痔瘡等患者因恐懼大便疼痛、出血、脫出,常控制排便,延長排便間隔時間;抑郁性精神病和癔病、結腸過敏等,均可引起習慣性便秘。這些均屬心理因素,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1.2 胃腸道運動緩慢 缺乏B族維生素,甲狀腺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等,可影響整個胃腸蠕動,使食物通過緩慢,形成便秘。
1.3 腸道運動亢進 促進腸蠕動亢進的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時,可導致腸運動異常,出現痙攣性收縮,可引起便秘或腹瀉交替進行,排出被痙攣的結腸切割成的如羊糞樣硬結塊。
1.4 腸道受到的刺激不足 飲食過少或食物中纖維素和水分不足,腸遭受到的刺激量不足,不能引起結腸、直腸反射性蠕動,結果食物殘渣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被充分吸收,大便干燥,排出困難。西方流行的精神飲食多含有高營養物質,但缺乏纖維素,一次食用量很少,所以容易因腸道受到的刺激不足而發生便秘。
1.5 排便動力缺乏 手術損傷了肛門部肌肉,年老體弱,久病或產后,致使膈肌、腹肌、提肛肌收縮力減弱,使排便動力缺乏,糞便不易排出,發生便秘。
1.6 腸壁的應激性減弱 腹瀉之后,腸壁內神經感受細胞為對抗腹瀉,保持正常生理,常可應激性降低排糞活動引起便秘。尤其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也可降低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反應性,致使不服瀉劑或灌腸就難于排便,使其成癮,形成依賴瀉劑的頑固性便秘。
1.7 鉛、砷、汞、磷等中毒 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普魯本辛、鴉片等藥物,直接或間接影響腸蠕動導致便秘。
1.8 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失血、發熱、嘔吐、下痢等引起脫水,機體代償性的吸收糞便中的水分引起便秘。
2 中醫學便秘的病因
2.1 大腸津液耗傷 平素飲食辛辣,過食肥甘厚味,過飲烈酒,過服溫熱藥物或補品而致腸胃郁熱或高熱退后余熱不凈,肺中燥熱下迫大腸,耗傷大腸津液而致便秘。
2.2 大腸氣機不通 憂愁思慮過度,或久做久動,煩躁易怒,肝氣失疏;腸道手術,腸內濁積;肺氣不降,胃氣上逆,均可導致大腸氣機不通、傳導不利而致便秘。
2.3 大腸的傳導功能受影響 年老體弱,產后,大病久病,氣虛血虧,過服燥烈或溫補之品,過度發汗或過度泄下,常會耗傷津液,損失陰液。勞役過度,房事不節,或素體陰虛火旺,損傷氣血陰津,氣虛則脾不健運,諸臟腑失于濡養,無力推動腸中糟粕排出;血虧陰虛,津液不足,無以潤澤腸道致腸燥干結,且氣虛血虧,陰津不足,各臟腑失于濡養,無法保持正常的功能活動,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而便秘。久服瀉劑致傷人中氣,損耗津液,腸道失去濡潤,致越瀉越秘的惡性循環。
2.4 素體陽虛或過食寒涼生冷之品 過服清熱涼血、苦寒之藥;或過用苦寒竣下之品耗傷真陽;或老年陽衰;或大病久病初愈,真陽受損,均可造成腎陽衰微,進而傷及脾陽致脾腎陽虛,溫煦無數,不能蒸發津液,陰陽失調,腎主二便之職無法正常行使,大腸失于濡養溫煦,陽虛寒凝與腸內糟粕相結而成便秘。
2.5 素體肥胖,痰濕內盛 或喜食肥甘厚味,痰濕內生;或過食生冷,誤服過服寒涼藥物,損傷脾陽,脾不健運,痰濕內生;或久患咳喘,肺失宣降,水津不能輸布,聚而成痰濕,內停于體內。痰濕阻滯,氣機不暢,胃氣不降,脾不升清,升清降濁不能正常進行而導致大腸傳導失常,糟粕內停,發為便秘。
3 臨床表現
患者左下腹有脹壓感覺,下腹痙攣性疼痛,腹部脹滿或胸腹悶脹不適,欲便不暢,糞塊干燥堅實。慢性便秘者,有食欲減退、口苦、噯氣、氣脹、多屁、頭痛、頭昏、疲乏無力等。此外,便秘還常合并以下癥狀。
3.1 糞嵌頓 多量而堅硬的糞塊停滯嵌塞在直腸內不能排出,稱為糞嵌頓。嵌頓的糞便在細菌作用下,周圍可產生液化便而不時排出肛外,稱為假性腹瀉,亦即中醫學中的熱結旁流現象。
3.2 糞石癥 糞便或糞便中的異物,如果核、瓜子皮等,在消化道內滯留過久,被鈣化而形成球狀堅硬的糞塊,稱為糞石癥。常見于慢性便秘,巨結腸癥、下部結腸腫瘤、乙狀結腸狹窄也可發生。
3.3 宿便性潰瘍 由于糞便停滯的時間過長,壓迫腸壁而發生結、直腸壁潰瘍,稱為宿便性潰瘍。常見于惡病質或長期臥床的病人。
3.4 痔瘡、肛裂、肛竇炎等肛門直腸疾病 也常被認為是便秘的合并癥。
有學者認為,慢性便秘還可能因糞便滯留時間過長,致腸內容物發酵腐爛,產生過量的有害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吲哚、硫化氫等) 和有害物質(乳酸、乙醇、硫化氫、酚、氨、阻胺等),而引起所謂的自身中毒現象,出現如頭痛、頭重、易于疲勞、全身無力、精神渙散、食欲減退、腹部脹滿、心悸、貧血、眩暈等癥狀,甚至有人認為長期便秘可能會早衰。
4 治療
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和排便習慣,避免長期服用刺激性瀉劑和洗腸,恢復正常的生理性排便,配合合理的藥物治療是便秘治療總的原則。
4.1 心理療法 讓患者了解正常的排便生理,改變其忽視便意,隨意延長排便時間的不良習慣,做到每日定時排便。保持心情愉快、舒暢,放松思想、解決焦慮也是治療便秘的前提保證。
4.2 飲食療法 飲食中的水、纖維素及一些潤滑成分是維持正常排便的重要因素。新鮮蔬菜、水果中水及纖維素的含量較高,如芹菜、菠菜、韭菜、萵苣、大白菜、香蕉、蘋果等,應注意每日攝入,牛乳、蜂蜜、芝麻、核桃、花生等具有潤滑腸道作用,足夠量的攝入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療便秘,尤適合于老人、孕婦、病后體虛者。牛乳中含的乳糖等不易被消化道分解吸收,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晨起飲1杯牛乳,既增加營養,又能防治便秘。另外,也可晨起即飲1杯淡鹽水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3 運動療法 散步、慢跑、氣功、太極拳或扭轉腰、仰臥起坐、深呼吸等運動均有促進消化和排便的作用。
4.4 藥物治療 只作為緩解癥狀,即臨時通便作用,不作為根本治療,臨證應中病即止。
4.4.1 弛緩性便秘 可選用:(1)刺激性瀉藥,如雙醋酚酊、酚酞、大黃、番瀉葉等; (2)潤滑性瀉藥,如液體石蠟、甘油、蓖麻油等。
不論何種瀉藥,久用均能干擾腸道正常活動規律而加重便秘。瀉藥還有其他副作用,如雙醋酚酊長期作用可引起肝功能障礙;液體石蠟可妨礙脂溶性維生素A、D和K12、鈣、磷等的吸收,造成營養不良,長期服用者還可出現骨骼肌、心肌變性,老年患者還易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損傷等;孕婦和婦女月經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可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導致流產和月經過多。故此類藥物應合理使用。
4.4.2 痙攣性便秘 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等解痙藥,也可配合使用維生素B6、E及中藥逍遙丸等,改善自主神經失調。如有焦慮、精神不安者,可每日服用利眠寧30mg。
4.4.3 直腸性便秘 用開塞露、溫皂水等灌腸。糞嵌塞者筆者常用500ml的溫鹽水加50ml的蓖麻油灌腸,效果較好。
4.5 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對便秘的治療主張從整體出發,針對病因,調節飲食、起居、情志。遵照保胃氣、存津液的原則,合理用藥,防止濫用瀉藥,傷氣耗津。下面介紹便秘的分型論治。
4.5.1 胃腸燥熱 證見大便干結,數日一行,小便短赤,心煩急躁或兼發熱,口干口臭,腹脹腹痛、夜寐不安,舌紅苔黃,脈數或弦數。治宜清熱通便,麻仁丸加減,藥物如大黃、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實、厚樸。大便干結者,可加芒硝;兼心煩易怒,目赤耳鳴者,加龍膽草、山梔;便后痔出血者,加地榆、槐花;兼口干陰傷者,加生地黃、玄參、天冬等。成藥有牛黃解毒片、當歸蘆薈丸等。
4.5.2 氣機阻滯 證見大便干結,排便困難,胸悶脅脹,噯氣頻作,心煩易怒,舌稍紅,苔白膩,脈弦。治宜順氣導滯、升熱降濁、開上殼、通下殼。六磨湯加減,藥物如烏藥、木香、沉香、枳殼、大黃、檳榔。惡心噯氣者,加代赭石、半夏;兩脅痛者加桃仁、紅花;口干陰傷者,加玄參、天冬、麥冬;氣虛者加生黃芪、太子參。此外,筆者臨床還常用四逆湯加減以調理氣機,從而達到治療作用。
4.5.3 陰虧氣虛 證見大便干結難以排出,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周身倦怠,五心煩熱,兩目干澀,舌淡苔薄白,脈細。治宜滋陰養血、益氣通便,亦即增水行舟法,常用四物湯合增液湯化裁,藥物如當歸、白芍、熟地黃、玄參、麥冬、生黃芪、火麻仁、廣木香、川芎、柏子仁。氣虛甚,食后腹脹,雙下肢酸沉者,加黨參、砂仁、白蔻;陰虛甚,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者加知母、黃柏。
4.5.4 陽虛寒凝 證見大便干或不干,形寒怕冷,小便清長,口淡不渴,手足不濕,面色青白,腰膝無力,腰腹冷痛,舌淡苔白,脈沉。治宜溫陽散寒通便,濟川煎加減,藥物如肉蓯蓉、當歸、牛膝、澤瀉、枳殼、升麻、仙靈脾。腰膝無力,畏寒甚者,可配合服用金匱腎氣丸;腹脹、腹滿者加臺烏藥。
4.5.5 痰濕阻滯 證見大便粘膩難以排凈,便意頻頻,腹脹,胸脘痞悶,痰涎蘊盛,頭暈困倦,身重懶動,食欲不振,食后痞滿,舌胖苔厚膩,脈濡。治宜健脾化痰,祛濕通便,滌痰湯加減,藥物如半夏、膽南星、橘紅、枳實、茯苓、黨參、石菖蒲、淡竹茹、甘草、生姜、大棗。痰濕甚者,加草蔻、白芥子、炒萊菔子;兼氣滯者加厚樸、砂仁。
此外,無論何種證型的便秘,對火麻仁、瓜蔞仁、杏仁、女貞子、決明子、酸棗仁、柏子仁、萊菔(蘿卜)子等一些具有潤腸作用的藥物都可以酌情選用,但不應過多、量過大,使用過久,以免引起腸道吸收障礙,造成營養不良。
(編輯:悅 銘)
作者單位:130300 吉林德惠,德惠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