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及治療。結果 大面積腦梗死臨床表現多樣及適當選擇治療方案。結論 應及早明確診斷控制危險因素,進行個體化治療。 【關鍵詞】 腦梗死。...
【摘要】 目的 了解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 對45例病例進行分析。結果 大面積腦梗死臨床表現多樣及適當選擇治療方案。結論 應及早明確診斷控制危險因素,進行個體化治療。
【關鍵詞】 腦梗死;診斷;預后評價
急性大面積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近幾年來隨著早期及超早期頭顱MRI成像逐漸普及,其診斷及預后評價相繼提高。筆者對近4年來我院收治的45例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均符合國際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MRI證實。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43~72歲,平均57.2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31例(占68.9%),其中14例長期規律用藥,有風心病者9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癥20例,既往有卒中病史7例。
1.2 臨床表現 動態發病31例,靜態發病14例,意識障礙35例,偏癱40例,偏身感覺障礙40例,偏盲7例,失語22例,抽搐9例,雙側病理征12例。
1.3 影像學檢查 本組患者入院后查CT/MRI,其中CT陽性為32例,均為大面積腦梗死,其中9例梗死灶內有小片狀高密度影。梗死部位:大腦半球9例,額顳頂12例,顳頂枕5例,顳頂葉6例,額顳葉6例,頂葉丘腦2例,基底節區5例。
2 治療與預后
2.1 靜脈溶栓治療 用于6例CT為陰性,病史未超過6h,無溶栓禁忌者。方法為尿激酶50~100萬U于1h內靜脈滴注完畢,同時應用脫水劑腦保護劑。其中2例清醒有部分生活能力,2例病情惡化手術,1例自動出院。
2.2 降纖治療 用于9例CT為陰性,病史未超過24h且無禁忌證者。方法;采用首次東菱克栓酶10U靜脈滴注,隔日1次5U,共3次。同時應用脫水劑,腦保護劑等藥物。3例意識清,4例病情加重手術治療,2例死于腦疝。
2.3 內科綜合治療 對15例有溶栓及降纖禁忌但無腦疝者進行應用脫水劑,腦保護劑,防止并發癥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及營養支持,適當控制血壓等治療,4例清醒,5例病情惡化手術,3例自動出院,3例死于腦疝。
2.4 去骨瓣減壓術 7例入院時已有腦疝形成,經保守治療無效而無手術禁忌證者,結果3例清醒,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于腦疝。
3 討論
大面積腦梗死通常是頸內動脈主干、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質支的完全性卒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心源性栓子的脫落阻塞動脈主干造成[1]。大面積腦梗死臨床表現發病急,癥狀重,病情進展快,多伴有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及顱高壓癥狀,需臨床醫生及時判斷并給予恰當的檢查及治療。綜合以上病例不難看出大面積腦梗死具有多重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糖尿病性動脈硬化、房顫等為首要危險因素,多數患者為血壓血糖控制不良,因此應著重強調腦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控制并嚴格達標。在治療方面,目前對溶栓研究較多,在發病6h以內尤其3h內溶栓效果最佳,此時可最大限度地縮小梗死灶的范圍及再灌注損傷。本組治療中靜脈溶栓總體有效率達37.5%,但對于大面積腦梗死溶栓還應慎重,其出血性梗死發生率及治療效果尚缺乏大樣本研究。所以應采取溶栓以外的其他措施,治療中以降低顱內壓為主,降低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注意腎功能損害及電解質紊亂的發生,糖尿病患者應注意調整血糖。應用氧自由基清除劑,鈣拮抗劑,代謝調節和腦細胞活化劑綜合治療,以改善神經功能,降低早期死亡率。本病患者的預后取決于腦梗死的部位、大小、并發癥及患者基礎情況。死亡原因多為腦水腫、腦疝及多臟器功能衰竭。
【參考文獻】
1 黃如訓,蘇鎮培.腦卒中.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0-100.
(編輯:李 木)
作者單位:024076 內蒙古赤峰,赤峰寶山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