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脾破裂恢復脾功能的方法。方法 分析1997—2005年間經治療的脾破裂共19例,其中3例脾粉碎性破裂,余患脾臟上極或下極至少一處相對完好。結論 脾破裂應盡可能保留有活力脾組織。 【關鍵詞】 脾破裂。...
【摘要】 目的 探討脾破裂恢復脾功能的方法。方法 分析1997—2005年間經治療的脾破裂共19例,其中3例脾粉碎性破裂,余患脾臟上極或下極至少一處相對完好。結果 19例全部治愈,術后無暴發性兇險性感染發生及殘脾無萎縮,無壞死。結論 脾破裂應盡可能保留有活力脾組織。
【關鍵詞】 脾破裂;殘脾;網膜內種植
脾是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具有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濾過顆粒性抗原物質、細菌,制造淋巴細胞,還有造血功能和儲血功能,所以脾不能輕易切除。脾臟切除術后易出現暴發性兇險性感染及很高的死亡率。要求外科醫生用各種手術或非手術方法保留脾臟[1]。近年來,我院采用脾部分切除或網膜內種植,均達到預期目的,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9例中,男17例,女2例,年齡17~51歲,均為1997年3月—2005年5月來我院就診患者。其中3例脾粉碎性破裂,余患脾臟上極或下極至少一處相對完好。
2 手術操作
一般取左肋緣下切口,吸凈積血后探查脾臟損傷程度,如出血洶涌,可先捏住脾蒂控制出血,然后迅速在脾胃韌帶的無血管區戳口,在靠近胰尾處分離出脾動靜脈,雙重結扎。粉碎性脾破裂,即切除脾臟,將其切成1cm厚的薄片,約占原脾的1/3,移植于大網膜囊內。對非粉碎性脾破裂,如欲保留上極部分,則盡可能少結扎上極的脾胃韌帶并保護好胃短血管,如欲保留下極部分則保留下極的脾胃韌帶及脾結腸韌帶,注意勿損傷胃網膜左血管。亦可上下極各保留一部分。保證殘脾不少于原脾1/3。殘脾斷面用肝針行褥式縫合,妥善固定,以免術后發生扭轉。
3 結果
本組19例全部治愈,術后2周內及3個月監測血小板,結果顯示1周內有血小板輕度上升,2周后穩定,3個月時已降至正常水平。無需抗凝治療。術后2周及3個月選用彩超或CT檢查,顯示殘脾影像清晰,無萎縮,無壞死。
4 討論
近年來,隨著對脾臟功能認識程度逐漸深入,在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應保脾手術。脾臟血供非常豐富,除了脾蒂血管供血以外,還存在有極廣泛的側支循環,胃短血管和胃網膜左血管是主要的側支。結扎脾蒂可控制出血,而邊緣供血系統可保持殘脾存活。施行本手術應確保結扎脾蒂后殘脾血供好,否則果斷行全脾切除,加自體脾片大網膜內移植術。術中可結合修補等方法盡可能保留有活力的脾組織[2]。
綜上所述,對脾破裂的手術治療應靈活掌握,盡可能做到術后恢復脾功能,以免日后招致嚴重的全身感染。
【參考文獻】
1 沈魁,何三光,李正,等.實用普通外科手術學,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36-639.
2 章錫玲.介入治療外傷性脾破裂,中國實用外科學雜志,2003,23(8):499.
(編輯:李 木)
作者單位:124000 遼寧盤錦,盤錦市中醫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