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宮腔鏡 異常子宮出血 診斷價值 異常子宮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婦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占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病人的28%,其診斷手段近年來迅速發展。宮腔鏡是近代新興的婦科微創內鏡技術之一,近幾年來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1]。特別是異常子宮出血是最常見的宮腔鏡檢查適......
【關鍵詞】 宮腔鏡 異常子宮出血 診斷價值
異常子宮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婦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占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病人的28%,其診斷手段近年來迅速發展。宮腔鏡是近代新興的婦科微創內鏡技術之一,近幾年來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1]。特別是異常子宮出血是最常見的宮腔鏡檢查適應證,我院門診對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72例進行宮腔鏡檢查診斷,同時行子宮內膜活檢,提高了疾病的診斷準確率,為治療本類疾病提供了有力診斷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7年10月—2008年5月來我院因異常子宮出血而就診的患者,除外陰道及宮頸因素所致的陰道流血,且無盆腔急性炎癥者,年齡20~58歲,平均39歲,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共行宮腔鏡檢查72例,術前均常規行盆腔超聲檢查。
1.2 檢查適應證 因AUB影響日常生活和引起繼發性貧血,并同時符合以下各項:(1)保守治療無效,不愿切除子宮或有內科疾病不能切除子宮者;(2)有生育要求,需進一步查清宮內情況者。
1.3 檢查器械 采用德國產WOLF型宮腔鏡,外鞘直徑為4.5mm的硬鏡、冷光源、液體膨宮機、電腦成像系統及電腦工作站。
1.4 步驟和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碘伏棉球消毒宮頸管,2%利多卡因棉簽插入宮頸管內口浸潤麻醉2min,或術前1h予吲哚美辛栓1枚放入肛門,以0.9%氯化鈉作膨宮介質,宮腔壓力設置為13.3kPa,緩慢置入宮腔鏡并觀察宮頸管有無異常,由遠及近觀察宮腔整體形態,依次檢查子宮后壁、宮底、左宮角、右宮角、前壁,如發現異常進一步觀察局部,退出鏡體時應緩慢,再次觀察宮頸管情況,避免漏診。
1.5 病理檢查 對子宮內膜異常部位行定位活檢,診刮或遍刮,刮出組織送病理檢查。
2 結果
2.1 超聲檢查結果 術前均常規行B超檢查,其中發現子宮黏膜下肌瘤2例,子宮內膜增厚15例,宮內占位病變4例,B超檢查宮腔內異常發生率為29.2%,其余B超檢查有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附件占位等,但未見宮腔內有明顯占位病變。
2.2 宮腔鏡檢查結果 宮腔鏡檢查發現宮頸管息肉10例,子宮內膜息肉18例,黏膜下肌瘤10例,胚胎殘留4例,子宮內膜炎1例,疑似子宮內膜癌3例,宮腔粘連2例,宮內占位病變發生率為66.7%。
2.3 子宮內膜病理結果 子宮內膜單純增生40例,單純伴復雜增生2例,局灶非典型增生3例,子宮內膜癌2例,宮內妊娠4例,子宮內膜息肉樣增生1例。
2.4 術中術后情況 72例患者均能夠耐受檢查,順利完成宮腔鏡檢查,其中4例患者術中出現惡心,但能堅持完成檢查,術后常規應用口服抗生素。本組術中、術后均無并發癥出現。
2.5 治療結果隨訪 宮腔鏡檢查獲取子宮內膜病理靠定位活檢或診刮,但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黏膜下肌瘤很難刮取到病檢組織,其中宮腔鏡診斷內膜息肉18例,8例刮宮后病理符合,8例行宮腔鏡下息肉電切術,術后病理證實為子宮內膜息肉,2例未行手術,10例子宮黏膜下肌瘤,6例病理證實為黏膜下肌瘤,3例未行手術,宮腔鏡檢查3例疑似子宮內膜癌,其病理診斷符合2例,均行手術治療。
3 討論
3.1 宮腔鏡檢查異常子宮出血優于B超檢查 超聲影像具有無創、方便、易行、無痛苦的特點,可發現盆腔占位病變[2]。但對于子宮腔內的病變仍很難發現。我們本組檢查中,宮腔鏡檢查發現宮內病變率為68%,而B超檢查發現宮內病變率僅為29.2%,可見診斷宮內病變時宮腔鏡檢查明顯優于超聲檢查,是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有效檢查方法。
3.2 宮腔鏡檢查與病理診斷 宮腔鏡檢查能夠發現宮腔內占位病變,對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具有很好的識別作用,但對于子宮內膜病變的性質,難于在宮腔鏡下識別,只有病理組織學的檢查才能最后為病變組織定性,而只有在宮腔鏡檢查提供良好的病理標本,才能提高其陽性檢出率,為AUB的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從而為臨床治療起很好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夏恩蘭.婦科內鏡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1-95.
2 王智文,金海紅,張愛國,等.宮腔鏡診斷異常宮內出血88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1):55-56.
作者單位:734100 甘肅山丹,山丹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