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雙足 拇外翻 手術治療 我科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行雙足拇外翻并拇囊炎手術矯形、拇囊切除、石膏外固定40例。病人均獲得隨訪時間為3個月~1年,發現拇外翻併發拇囊炎手術痛苦小,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效果滿意的特點,現報告如下。1 病例資料 本組40例中,男2例,女38例,年齡35~50歲,平均46歲,......
【關鍵詞】 雙足 拇外翻 手術治療
我科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行“雙足拇外翻并拇囊炎”手術矯形、拇囊切除、石膏外固定40例。病人均獲得隨訪時間為3個月~1年,發現拇外翻併發拇囊炎手術痛苦小,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效果滿意的特點,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資料 本組40例中,男2例,女38例,年齡35~50歲,平均46歲,雙足手術者36例,單足4例。
1.2 手術選擇對象 拇趾明星外翻畸形,拇囊炎疼痛較重,X線片拇趾近節基底自跖骨頭向外側半脫位。
1.3 治療方法 40例病人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肢驅血并于大腿中上段上氣囊止血帶:(1)在第一、二趾間背側偏拇趾作一縱向切口,長約4.0cm,將拇趾背腓側皮神經及靜脈牽向脛側,沿拇趾關節囊腓側向深部分離,切斷跖橫韌帶,將拇收肌的橫頭及斜頭從近節基底及外側種子骨上切下,向近側銳性分離,用粗絲線縫合末端留長線備用,咬骨鉗咬除外側種子骨。將肥厚的外側關節囊沿關節線背面側中線至跖側切開,使拇趾可向內移;(2)在第一跖趾關節背面沿拇長伸肌腱內側作突向背側的弧形切口,將拇背脛側皮神經及與之伴行靜脈牽向外側,在拇囊炎背側緣將關節囊弧形切開,顯露跖骨頭的唇樣增生骨,使拇趾向腓側半脫位,自脛側關節軟骨溝處向近側切除,跖骨頭內側的骨贅修平,向近側拉緊滑囊關節囊筋膜瓣,使拇趾與跖骨干長軸平行一致,糾正外翻,與近側骨膜縫合,將(1)中切斷之拇收肌橫頭及斜頭與第一跖骨頸處骨膜縫合,沖洗創口,全層縫合皮膚,無菌包扎,足管型石膏外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鍛煉。
2 結果
40例患者76足,滿意72足占95%,不滿意4足占5%。不滿意4足為兩周自行拆除石膏,過早下床行走,3周后拆除石膏功能鍛煉,雙足疼痛時間平均3個月~半年,1 年后雙足行走負重工作均正常。
3 體會
病例選擇拇外翻中期(半脫位期)患者,此期患者手術創傷小,手術簡便,術后功能恢復理想。
3.1 術中注意事項 (1)手術切口選擇切口間距不應小于1.5cm,如間距過小有局部皮膚缺血壞死可能。(2)注意保護拇趾背脛側及腓側皮神經,如損傷可引起遠端皮膚感覺障礙。(3)術畢管型石膏固定松緊適度,過緊引起足趾遠端血運差,甚至壞死。過松固定不可靠。
3.2 術后處理 術后3天創口換藥,2周拆線,3周拆除石膏行功能鍛煉,術后如足趾皮膚青紫,皮膚充血返流差應考慮敷料包扎過緊或石膏固定過緊引起,可墊高患肢40cm,靜點甘露醇250ml,2次/d,如不緩解應及時剖開石膏更換敷料。4 討論
拇外翻并發拇囊炎患者病程長,足疼痛嚴重者影響運動及正常生活工作,手術適應證:(1)拇囊炎疼痛較重,X線片有拇跖趾關節向外側半脫位,穿高跟尖瘦鞋保守治療無效者。(2)告之患者單純拇囊切除并不能解除根本病因,可再復發,手術應行拇收肌止點重建,種子骨切除,內側關節囊緊縮糾正拇跖趾關節半脫位;(3)術后石膏固定應達3周,并且拆除外固定后功能鍛煉期間可有3個月至半年的足趾疼痛及行走恐懼。
雙足拇外翻手術可以一次性解決病人疾苦,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術前準備充分,手術細致操作,術后指導病人治療及功能鍛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