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分析計劃免疫在小兒傳染性疾病發病中的臨床意義。選擇我院2003-2008年期間兒科診治的傳染性疾病360例為研究對象,收集分析每名患兒的相關資料統計分析。結果顯示:360例患兒中水痘181例,無免疫史127例。細菌性痢疾118例,全無免疫史。...
【摘要】 分析計劃免疫在小兒傳染性疾病發病中的臨床意義。選擇我院2003-2008年期間兒科診治的傳染性疾病360例為研究對象,收集分析每名患兒的相關資料統計分析。結果顯示:360例患兒中水痘181例,無免疫史127例。細菌性痢疾118例,全無免疫史。麻疹26例,無免疫史18例。猩紅熱15例,全無免疫史。流行性腮腺炎13例,全無免疫史。肺結核4例(涂陽),全無免疫史。風疹3例,全無免疫史。所以,兒童計劃免疫對小兒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傳染性疾病;兒童
【中圖分類號】 R1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80-6115(2010)01-0028-02
水痘、麻疹等傳染性疾病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常見疾病。計劃免疫就是有效控制各類傳染病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了本院2003-2008年中兒科收治的小兒傳染性疾病360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2008年本院兒科門診患傳染性疾病患兒共360例。其中水痘181例,男97例,女84例,年齡2~5歲。細菌性痢疾118例,男63例,女55例,年齡3~5歲。麻疹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齡3~6歲。猩紅熱15例,男6例,女9例,年齡5~10歲。流行性腮腺炎13例,男7例,女6例,年齡4~9歲。肺結核(涂陽)4例,男1例,女3例,年齡1~3歲。風疹3例,男1例,女2例,年齡1~2歲。
1.2 方法 收集傳染病報告卡。詳細核準報告信息后統計患者年齡、免疫史等相關資料后分析得出結論。
2 結果
360例傳染性疾病患兒中,傳染病的發病與性別、年齡無明顯相關性,與免疫史則有重要的相關性。水痘患病181例,其中127例無免疫史,占水痘發病的70%。痢疾患病118例,全無免疫史。麻疹患病26例,其中18例無免疫史,占麻疹發病的69%。猩紅熱患病1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病13例,肺結核患病4例,風疹患病3例,均無免疫史。
3 討論
水痘傳染性極強,全年均可發生,春季多見。全球分布,普遍易感。我院調查的181例水痘患兒中70%未接種疫苗,年齡主要集中在2~5歲。此年齡段兒童正是幼兒入園時期,極易在幼兒園中發生各類傳染病的集體性爆發。細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以兒童易感,其次為中青年。患病的118例痢疾病例集中于3~5歲幼兒,全無免疫史。可能與該部分幼兒活動范圍大,接觸病原菌機會較多有關。麻疹由于近幾年疫苗的持續加強接種,平均發病年齡已后移。但由于流動人口的不穩定性導致部分免疫空白點的存在,易造成城鎮局部易感人群積累,導致局部或點狀麻疹爆發流行。26例麻疹患兒中69%是免疫空白人群,年齡也集中在3~6歲的學齡前。猩紅熱普遍易感,全年均可發病,冬春季節發病較多。報告的15例患兒年齡在5~10歲,全無免疫史。可見學齡兒童仍是各類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是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主。患者主要是學齡兒童,13例病例都是4~9歲兒童,全無免疫史。肺結核近幾年來呈現死灰復燃的趨勢,兒童、老人等體弱者易感結核,4例結核患者都是1~3歲的幼兒且出生時均未接種卡介苗。風疹多感染幼齡兒童,在學校、軍營等人群集中,環境擁擠的場所易出現爆發流行,3例風疹患者是1~3歲的幼兒,全無免疫史。
可見,加強兒童的計劃免疫十分重要。隨著計劃免疫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疫苗針對性傳染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實踐證明,免疫預防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接種是免疫預防工作的最重要方法。計劃免疫的核心就是"計劃"。我國的兒童計劃免疫是根據傳染病的疫情監測、人群免疫狀況及兒童免疫特點,按照免疫學原理和國家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使用生物制品進行人群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達到控制以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為此,通過相應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開展廣泛的社會動員,爭取社會的全方位支持,強化社會各階層人士的主動參與意識。幫助個體、家庭和社區充分認識計劃免疫工作的意義,了解計劃免疫在預防針對傳染病中的重要性,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以達到保護兒童健康,控制和消除疫苗針對性傳染病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