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釘治療的效果。方法 對應用可吸收螺釘治療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撕脫骨折的18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術中無斷釘,術后切口無感染、骨折塊移位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釘固定效果滿意。...
【摘要】 目的 探討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釘治療的效果。方法 對應用可吸收螺釘治療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撕脫骨折的18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優15例,良3例,優良率達100%。術中無斷釘,術后切口無感染、骨折塊移位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釘固定效果滿意。
【關鍵詞】 骨折;可吸收螺釘
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可導致膝關節不穩,如果不糾正,就不能恢復膝關節正常的力學功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和骨軟骨損傷,最終導致關節病。文獻報道[1],近年來使用可吸收螺釘內固定,避免了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2]。筆者于2005年1月始用可吸收螺釘治療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18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8例,男15例,女3例;年齡17~62歲,平均年齡36.2歲;致傷原因:交通傷12例,高處墜落傷4例,跌傷2例;合并內側副韌帶損傷2例,外側副韌帶損傷3例,半月板損傷2例,脛骨髁部骨折3例,腓骨骨折2例,其他部位骨折2例,合并顱腦損傷1例,胸腹損傷1例。傷后手術時間5h~8d。本組病例骨折最小直徑約9~11mm,2~3mm厚,最大直徑約13~15mm,3~5mm厚。膝關節檢查:抽屜試驗(+),本組18例均行患膝正側位X線及CT或MRI檢查。
1.2 手術方法 連續硬膜外麻醉。取膝關節后側S形切口,長約10cm,顯露并切開后關節囊,顯露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塊。將撕脫骨塊復位后用直徑3.5mm全螺紋可吸收螺釘固定,如果周圍有與后交叉韌帶相連的小細骨折塊,可用慕絲線與周圍組織縫合固定。長腿石膏托固定于屈膝20°~30°位。術后抗炎治療1周,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4周后解除石膏外固定,進行關節主動活動和CPM膝關節功能鍛煉。術后3個月開始扶拐逐漸負重行走,每1~2個月復查X線了解骨折愈合情況。
2 結果
術中無斷釘,術后切口感染、骨折塊移位等并發癥發生。術后隨訪6~15個月(平均11個月),無骨折再移位和關節僵硬,X線檢查:骨折無移位,愈合良好。根據HSS膝關節標準[3]:優15例,膝關節無疼痛及不適,活動范圍正常,關節穩定,生活處理能力達到術前水平;良3例,活動輕度受限,長時間負重活動后有輕度關節疼痛不適,但能耐受,關節穩定性良好;差0例。優良率100%。
3 討論
3.1 內固定物的選擇 膝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折,傳統手術是將骨塊復位后用一枚金屬松質骨螺釘,或以鋼絲固定,再次手術取內固定金屬螺釘或鋼絲因部位深、不易尋找而增加了難度及風險性。因此,目前對于較大骨塊的病例可使用可吸收螺釘固定。植入人體24h后開始產生橫向膨脹,縱向收縮,產生自動加壓作用,固定強度能有效維持6個月[5],滿足松質骨骨折愈合時間要求。本組使用的可吸收螺釘具有以下優點:(1)可吸收螺釘組織相容性好,無明顯毒性反應,本組未發現有排斥及中毒等不良反應病例。(2)抗彎曲強度大 ,抗彎曲強度是松質骨的20倍,能安全有效地滿足松質骨骨折的固定。本組未發現斷釘、骨折塊移位現象。(3)可吸收螺釘采用無菌包裝,無須消毒,使用方便。本組未發現有術后切口無感染。與傳統金屬螺釘相比,可吸收螺釘最大優點是避免二次手術,又降低了治療費用。本組病例撕脫骨塊較大,可吸收螺釘固定牢固,效果好。
3.2 手術體會和注意事項 術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 骨折塊解剖復位;(2) 鉆孔方向應與骨折面垂直;(3)必須注意使用配套工具,螺釘直徑3.5mm,應使用鉆頭直徑2.6mm,絲錐直徑3.5mm;否則容易出現釘擰不進、斷釘等現象。(4)術中操作不宜用力過大,以免折斷螺釘、螺帽。(5)螺釘固定的方向自后上向前下穿過脛骨前側骨皮質[6]。(6)韌帶損傷康復治療應受重視,要遵循康復原則,這是功能恢復的關鍵之一。(7)對于與交叉韌帶相連的小細骨塊,不應輕易除掉,需用絲線縫合于原位及關節囊,盡可能多地恢復交叉韌帶的止點,增強術后療效。(8)石膏固定制動患膝4周,既可促進骨折愈合又不影響膝關節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Seitz H, Schlenz I, Pajenda G, et al. Tibial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K-wire on screw fixation? A retrospective fracture of 26 patients. 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97,116(5):275.
2 段宏,宋躍明,譚倫,等.國產可吸收螺釘臨床應用初步報告.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9(2):283-284.
3 朱刃,柳詠,張敦良.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部撕脫骨折的治療.臨床骨科雜志,2005,8(5):450-451.
4 Lerud C.Monlander H.Ascoring scale for symptom evaluation after ankle fracture.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4,8(3):301-303.
5 Markolf KL, Slauterbeck JR, Armstrong KL, et al. 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replacement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ith a graft. Part 1: Isometry pre-tension of the graft, and anterior-posterior lazity. 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3):375-380.
6 張世權,劉安慶,肖德明,等.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的手術治療.臨床骨科雜志,2006,9(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