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采用針刀微創治療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結論 針刀微創治療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療效確切,對其他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亦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 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為手部常見的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疾病,也是難治愈的病痛之一。一般保守治療方法難于奏效,近3年來,筆者應用針刀療法治療50例......
【摘要】 目的 采用針刀微創治療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方法 針刀微創閉合松解術,清除粘連。結果 本組50例,痊愈39例,顯效9例,總有效率96%,療效顯著。結論 針刀微創治療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療效確切,對其他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亦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針刀微創;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
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為手部常見的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疾病,也是難治愈的病痛之一。其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般保守治療方法難于奏效,近3年來,筆者應用針刀療法治療50例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患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男18例,女32例,右手39例,左手11例;拇指13例,中指29例,環指10例,食指9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1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6個月。
1.2 癥狀與體征
有手指損傷或勞損史,患指伸屈受限,第2~5指在遠側掌橫紋至近側指橫紋之間疼痛,拇指則在指根部疼痛,或有腫脹,常有“彈響”現象,查體上述部位有局限性壓痛,可觸及痛性硬結。
1.3 治療方法
首先,在患處做好標記,皮膚常規消毒,局部以1%利多卡因麻醉,生效后行針刀術,刀口線與屈指肌腱走行絕對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膚,勻速推進,深達骨面,提起刀鋒,先縱行切開2刀,再做縱行疏通和橫行剝離,若有硬結或條索將其縱行切開,直到扳肌現象減輕或消失。同時,如感到未完全切開腱鞘,可將刀鋒提起至腱鞘表層,然后,傾斜刀體幾與皮面平行,刀鋒對向腱鞘壁平行推動刀鋒,以使未完全切開的腱鞘全部松解[1]。術畢以創可貼敷上,并壓迫針孔片刻即可,一般治療1次即痊愈,如尚有余痛,可間隔7~10天后再作一次,最多不超過3次。
2 療效標準與轉歸
治愈:經1次治療臨床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39例,占78%;顯效:經2次治療患指伸屈自如,局部時有輕度疼痛9例,占18%;無效:經3次以上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2例,占4%,總有效率96%。
3 討論
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見的腱鞘炎,由于手指伸屈頻繁,屈指肌腱和腱鞘因摩擦勞損而發病,尤以拇指和食指腱鞘炎最為常見。另外,由于手指掌側指橫紋附近因無皮下組織,故皮膚直接與腱鞘相連,外傷或勞損后直接可達腱鞘處造成腱鞘炎。因此,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大多好發于手指掌側指橫紋處[2]。
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患者,手指的肌腱和腱鞘均有水腫、增生、粘連和變性。腱鞘的水腫、增生使骨纖維隧道狹窄,壓迫本已水腫的肌腱,在環狀韌帶區腱鞘腔特別狹窄而堅韌,故使水腫的肌腱被壓成葫蘆狀,阻礙肌腱的滑動,強行通過環狀韌帶時,產生彈撥動作和響聲,伴疼痛,影響日常活動,故稱彈響指或扳機指。
依據針刀醫學關于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理療,屈指肌腱鞘損傷后,引起粘連、瘢痕和攣縮,造成局部動態平衡失調,而出現上述臨床癥狀。屈指肌腱鞘損傷主要在肌腱滑液鞘。屈指肌腱鞘分臟層和壁層,臟層包繞指淺和指深屈肌腱,壁層緊貼纖維鞘的內側面。用針刀將緊貼纖維鞘內的粘連松解、瘢痕刮除,使手部的動態平衡得到恢復,此病就得到根治。
綜上所述,針刀治療屈指肌狹窄性腱鞘炎是針對其發病機理施行治療,是一種比較科學、見效快、療效確切、能根治的治療方法,對其他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亦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龐繼光.針刀醫學基礎與臨床.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52.
2 朱漢章.針刀醫學原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