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基層醫療機構 抗生素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抗生素的研發不斷提速,抗菌藥品種日益增多,成為臨床上最廣泛和最重要的靈丹妙藥。本文結合多年基層醫療工作實踐,就抗生素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如下探討。1 無明確適應證使用抗生素在基層醫療機構,幾乎所有發熱患者都使用抗生素治療,將抗生素當做一種......
【關鍵詞】 基層醫療機構 抗生素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抗生素的研發不斷提速,抗菌藥品種日益增多,成為臨床上最廣泛和最重要的“靈丹妙藥”。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利益驅動,不合理用藥狀況觸目驚心。本文結合多年基層醫療工作實踐,就抗生素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如下探討。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無明確適應證使用抗生素
在基層醫療機構,幾乎所有發熱患者都使用抗生素治療,將抗生素當做一種萬能藥使用,忽略了病原學檢查,特別是對一些病毒性感染導致的發熱,不僅干擾了診斷,更延誤了治療時間。
1.2 聯合用藥欠周詳
在沒有聯合用藥明確指征的情況下,憑經驗及主觀臆斷使用抗生素,聯合用藥只注意到抗菌藥物的抗菌譜覆蓋面和一些理化性質,而忽略了它們的作用機理、耐藥性、藥源性疾病和增加二重感染機會等后果。
1.3 給藥方法不科學
合理用藥包括正確的給藥途徑、時間間隔、藥物劑量等。多數醫生都普遍存在求保險、簡便易行的心態,盲目大劑量的使用抗生素,多采取1日1次大劑量的給藥方式,且在滴速、時間方面沒有按照藥品要求嚴格控制,忽視了藥物的半衰期、耐藥性及毒性增加等因素。
1.4 盲目選用新、貴抗生素
盲目使用新藥、高價藥現象十分普遍,部分患者受各種廣告的誤導,認為越新、越貴的藥效果越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醫生的正確用藥選擇,醫生也就迎合了患者心理。
1.5 預防用藥不掌握指征
據統計預防用藥占抗菌藥物用藥的30%~40%,有明確指征的僅占少數,但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普遍存在濫用抗生素現象,甚至視為“保險藥”、“安慰藥”,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抗生素當生“促銷藥”。
2 對策
2.1 嚴格遵循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原則
(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熱原因不明等疾病,早期不應使用抗生素,后期合并細菌感染者除外。(2)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須有明確的適應證,適應證必須是細菌感染,并有明確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質和病原學感染的診斷;盡量避免聯合應用抗生素,嚴格聯合用藥的指征,一般以兩種為宜;避免頻繁換藥,過頻的更換抗生素,更易增加抗藥性和耐藥性。(3)病原菌已查明時,應盡量首選敏感、低檔、窄譜及廉價的抗生素,減少耐藥的產生和二重感染。(4)皮膚、黏膜等局部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抗菌藥局部應用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而且有礙于這些藥物的日后全身性應用。其次,局部應用抗生素易于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
2.2 制訂抗生素管理使用措施
(1)嚴格執行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制訂的各級醫療機構抗生素使用范圍和種類,制訂本單位醫護人員合理使用抗生素規范。并嚴格監控抗生素的購進、管理和使用。(2)搞好宣傳引導。目前隨著東西方交流的加速,新特藥不斷涌現,對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要加大宣傳力度,對廣告夸大宣傳加以限制,正確引導。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要加強學術交流,使其信息和知識不斷更新,更全面的了解新藥的適應證,確保合理用藥。(3)建立用藥評價機制、規范醫護人員用藥行為,嚴格處方制度,定期對不合理用藥的處方實例及治療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從而警示和約束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要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從患者利益出發,規范用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