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源資料庫 > 在線期刊 >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 2011年第11卷第2期 > 醫患溝通技能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醫患溝通技能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作者:史國棟,史建剛,王來跟,沈宏亮,季華萍,葉曉健,賈 2013-2-26

摘要: 【摘要】 為將醫患溝通技能全面融入骨科臨床教學中,文章從臨床醫患溝通的各個方面與傳統教學模式作了對比研究,在實踐不斷培養學生對醫患溝通技能的靈活應用中發現其在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學能力等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摘要】  為將醫患溝通技能全面融入骨科臨床教學中,文章從臨床醫患溝通的各個方面與傳統教學模式作了對比研究,在實踐不斷培養學生對醫患溝通技能的靈活應用中發現其在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學能力等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醫患溝通;骨科臨床教學;教學效果

 【Abstract】 To fully integrate the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clinical teaching in orthopedic surgery, the article was from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practice, we continue to develop 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students to find their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improve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nalyzing and solving clinical problems,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self-learning ability, etc. to obtain a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patient communication; orthopedic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生物-社會-心理的現代醫學模式,要求醫務人員以“患者”為中心,切實提高醫患溝通能力[1],醫患溝通首先要求醫務人員有良好醫德風范和職業操守,這是最低要求,同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溝通過程中溝通技巧非常重要,它包含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多方面信息互動,全方位地影響患者就醫心理。醫學生的溝通技能是本科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2]。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注重醫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很多醫療糾紛是因溝通能力差引起的。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及防范醫療糾紛的教育既是醫學生通過實踐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醫學生接觸社會、服務患者、強化醫德意識、確立醫德信念的關鍵,尤其是在醫患關系問題比較突出的現在,如何處理好醫患關系、避免醫療糾紛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3]。國內外權威統計資料表明約70%的醫患矛盾、醫療糾紛是由于醫患交流不夠、缺乏互相理解造成的。針對傳統骨科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院外科教研室通過在骨科臨床教學中加強醫患溝通技能的教學,全面提高了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正在進行骨科臨床學習的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共12個班,每班9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個班,學生來源、入學成績、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兩班授課時數、任課教師等方面均相同。

  1.2 研究方法

  分為實驗組教學和對照組教學兩組。

  1.2.1 實驗組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將醫患溝通技能全面引入骨科臨床教學之中。其具體步驟如下:(1)教師課堂講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特點、臨床癥狀、體征和診斷方法。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典型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的選擇,系統分析出現腰痛的程度,下肢放射痛麻木區域,腰椎變直,棘突、椎旁壓痛,下肢肌力、放射、感覺異常,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X線片見椎間隙變窄,CT、MRI見椎間盤突出,側隱窩狹窄,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目前治療選擇椎間盤摘除手術。(2)教師充當病人角色,學生分組對教師進行問診及查體,同時教師加以輔導。①準備話題:介紹一些語言性的和非語言性的溝通技巧。② 問明患者的就診原因: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不隨便打斷病人的談話,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應有反應,做到能夠自如地展開或終止話題。③問明患者的全部意向:關注病人的明顯不適,獲得有關病人疾病狀況的所有信息,以幫助正確診斷。④ 問清楚病史:先開放性詢問,再逐漸縮小范圍。⑤換位思考:結合病人的生活背景,如家族、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情況,了解病人的恐懼。⑥避免使用的醫學術語。⑦鼓勵病人提問等。(3)治療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的防治,通過床邊查房、體格檢查進行觀察,現場指導局部護理和功能鍛煉及與病種相關并發癥的防治。教師分組帶領學生到病房對病人進行查體。可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作示范,然后將學生分為2~3人一組,分別對病人進行問診及查體,教師在現場旁聽。每次結束后,適時進行小結,肯定優點,指出溝通中的不足,并要求將采集的病史寫成病史作業交教師批閱,進一步對病史部分的缺陷予以歸納講評。通過不斷將溝通技能融入骨科臨床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

  1.2.2 對照組教學

  根據大綱要求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特點、臨床癥狀、體征和診斷方法,然后帶領學生到病房對病人進行問診,學生根據問診資料書寫一份病歷。

  1.3 教學效果評估方法

  1.3.1 教師評分

  由3位教師根據外科學教研室制定的臨床技能考核評分標準,對98名學生進行考核。該評分標準包括與患者建立關系、非語言交流、信息收集、尊重理解患者、溝通技巧共5個大項目、21個子項目的內容。并且對學生的病史采集內容、病歷書寫以及綜合分析能力(包括總結病史特點、診斷、臨床思維)進行單獨評分。

  1.3.2 學生自評

  自行設計問卷對實驗組及對照組分別采用的教學模式效果進行調查,以不記名發放。內容包括:溝通能力的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分析能力提高,解決問題提高,理論水平提高,對該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等6個項目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的統計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實驗組在醫患溝通技能、病史采集內容、病歷書寫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且在骨科臨床技能的各大項的評分中也顯著高于對照組。(2)對強化訓練實施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發放調查問卷68份,全部收回并有效。約98% 的學生認為通過將醫患溝通技能融入骨科臨床教學之中能夠提高與病人的交流及溝通能力,89%的學生認為培養了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92%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3 討論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在其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描述了醫學院校培養的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4],包括職業價值態度、醫學科學基礎知識、溝通技能、臨床技能、群體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維等七個領域,把溝通技能列為七大領域之一。醫患溝通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醫學科學診療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嫻熟的溝通技巧是醫務人員做好醫患溝通的保障。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講過一句名言:“醫生有三大法寶,第一語言,第二藥物,第三手術刀”。可見醫生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勝過藥物。加強醫患溝通,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理解與支持,不僅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需要,同時也是醫療衛生領域良性運轉和不斷發展前進的需要。

  在臨床教學實踐活動中,為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6]。帶教老師應有目的地對見習醫師、實習醫師進行醫療活動各個環節醫患溝通技巧的引導和培養。如病史采集、體格檢查中。應采取哪種方式問診、體檢能盡快取得病人的信任和理解,從而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有效的資料;解釋特殊的化驗檢查結果時,用怎樣的語言及表達方式既能讓病人明白該結果的含義,又能讓病人冷靜地接受該結果。我們在加強臨床技能學習的同時,讓醫學生學習與患者交流的藝術、技巧及策略,學習如何建立醫患信任、合作關系,使醫學生具有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良好的醫患交流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畢業后,能較快地完成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化。這也是現代社會對醫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醫患交流能力作為醫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一部分,難以通過自我摸索來掌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得的,而需要通過培養來獲得。作為醫學教育的一個核心部分,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更需要臨床教師以博大的人文精神、豐厚的人文知識、高超的人文能力去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醫學人才,讓新的觀念、新的模式一代代傳承并不斷更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王志杰.現代醫院入際關系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192.

  2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醫學教育,2002,(4):23-25.

  3 劉成龍,于博,靳安民,等.骨科實習醫生教學的體會.醫學教育探索,2007,6(6):553-554.

  4 張綮達,周同甫.全球醫學教育最低最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5 葉壽惠.新醫改形勢下的護理糾紛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重慶醫學,2008,37(8):887.

  6 陳小奇.醫學生醫患溝通教育的目標與模式研究.南方醫學教育,2008,3:24-25.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醫患溝通技能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