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猝死案件 鑒定 注意事項 猝死是由于機體潛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礙導致意外的突然性死亡,其特征是急驟性、意外性和潛在性。猝死者身體往往貌似健康,預先沒有任何征兆或僅有極微的癥狀和體征,在日常活動、工作或睡眠中突然死亡。還有在醫療期間發生的猝死,常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對該類案件的......
【關鍵詞】 猝死案件 鑒定 注意事項
猝死是由于機體潛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礙導致意外的突然性死亡,其特征是急驟性、意外性和潛在性。猝死者身體往往貌似健康,預先沒有任何征兆或僅有極微的癥狀和體征,在日常活動、工作或睡眠中突然死亡。由于意外和突然,且多無他人在場,易被疑為中毒或其他暴力性死亡,特別是案情復雜或已有他殺嫌疑時。還有在醫療期間發生的猝死,常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對該類案件的偵查也尤為復雜和重要。
1 案情調查
猝死是突然意外發生的,詳細向死者的親屬、朋友、單位或醫護人員,了解死者的既往史、家族史、死前的狀態和死亡時間等,查證線索,看是否存在誘因,如情緒激動、外傷、冷熱刺激、疲勞、飲酒以及職業、季節、地區與場所等外在條件。若是有關醫療糾紛的猝死案件,調查過去病史,收集有關病例資料,以了解整個診療過程。
2 現場勘驗
猝死可發生于任何場所,如運動場、旅途中、娛樂場所、工作單位、醫院等,但發生在家里常見。猝死常發生在睡眠中,特別是獨居一室時發生猝死,往往缺乏目擊者,使案情難以估計。辦案人員在到達現場后,應先保護現場,防止由于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現場的變化和破壞。通過現場勘查,看現場是否平靜整齊,門窗狀態,現場是否有異味,尸體在現場的位置,尋找有無他人遺留痕跡,如指紋、足跡、煙頭、毛發等;有無掙扎、搏斗、翻動跡象、有無血跡、有無嫌疑的中毒遺留物品(包括藥品、食物、飲品、嘔吐物)、有無物品移位及非常規擺放等。若發生在室外,注意周圍環境及建筑物等,以及當時的季節和天氣狀況。
3 獲取基礎信息
在現場勘查工作結束之后,偵查工作的重點是:依據偵查破案應當獲取的基礎信息,在現場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收集案件基礎資料、獲取基礎信息的工作。
3.1 圍繞現場環境開展調查
圍繞發案環境,由點到線,調查死者死前停留地點以及是否有他人與其接觸。
3.2 收集錄像資料
根據初步判定死者生前可能活動路線、場所等,收集銀行、路口、居民社區等地點、部位的監控錄像,從中獲取死者生前是否遭遇特殊人或事。
3.3 收集電磁信息
調取最后通訊記錄,如通話號碼、郵件等,以了解死者生前最后的行為活動。
4 尸體檢驗及輔助檢查
檢查尸表是否有損傷、針孔、電流斑等,然后進行全面、系統的尸體解剖,并取材進行組織學檢查。如果尸體有損傷,須判斷損傷參與度。如果有損傷但不能確定為生前傷時或組織器官病變肉眼不能識別,可制作病理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病形態學變化。此外,還需提取死者胃腸道內容物、血、尿、剩余藥物等進行毒物分析,以排除外源性毒物中毒死亡。絕大部分猝死案件經過全面、系統的尸體解剖,均可發現致死性病變,在排除機械性損傷、機械性窒息、中毒等暴力性死亡,死因明確。因此在鑒定這類案件時必須案情調查,現場勘驗等,仔細查找死因,以防止因偽造現場而將刑事案件誤斷為猝死案件。由于猝死尸體自溶和腐敗進展較快,應盡早進行尸體檢驗,如暫不能解剖,應將尸體冷凍,避免因組織器官自溶和腐敗而影響觀察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