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本院泌尿生殖道標本檢測結果回顧性分析,了解本地區沙眼衣原體(CT)、解脲支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分布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9月來本院診治的2449例泌尿生殖道標本CT、Uu、Mh檢測結果。結果 244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感染656例(89。6%),Mh感染106例(9。...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本院泌尿生殖道標本檢測結果回顧性分析,了解本地區沙眼衣原體(CT)、解脲支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分布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9月來本院診治的2449例泌尿生殖道標本CT、Uu、Mh檢測結果。結果 244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感染656例(89.6%),Mh感染106例(9.97%),CT感染26例(3.5%),Uu+Mh混合感染266例(25.0%),CT+Uu混合感染3例(0.28%),CT+Uu+Mh混合感染8例(0.76%);支原體對11種抗菌藥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環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耐藥性高的是環丙沙星、羅紅霉素。結論 本地區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既有單純感染又有混合感染,以單純Uu感染為主,其次為Uu+Mh混合感染;臨床應根據感染類型及抗菌藥敏感性不同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關鍵詞】 泌尿生殖道; 感染; 淋病; 沙眼衣原體; 解脲支原體
衣原體(Chlamydia)、支原體(Mycoplasma)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陰道炎、宮頸炎的主要的病原體,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STD),是當今世界上廣泛流行的傳染病之一。近來,我國STD患者人數也以較快速度上升,其中臨床以沙眼衣原體(CT)、解脲支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為主導致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感染率不斷上升,同時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支原體的耐藥性增強,導致持續反復感染,慢性遷延等[1]。為臨床徹底治愈增加難度。為了解本地區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率及耐藥性,筆者對2010年1—9月來本院診治的2449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進行CT檢測、Uu和Mh培養及藥敏試驗并對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2449例均為2010年1—9月來本院診治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女性患者2449例,年齡17~68歲,平均27.2±3.6歲。
1.2 標本采集
用陰道擴陰器擴張后,先用無菌棉拭子拭去宮頸口分泌物,再用另一無菌棉拭子伸入宮頸管內1~2cm處轉動停留10~30s后緩慢旋轉8圈取宮腔分泌物,將無菌棉拭子置無菌試管中,立即送檢。
1.3 試劑與方法
CT檢測用免疫層析法,采用艾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衣原體快速檢測試劑,嚴格按說明書中的方法操作及判定結果;Uu、Mh檢測試劑采用國內珠海銀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標本的處理、檢測、培養鑒定及藥敏試驗均嚴格按說明書中的方法操作及判定結果。
2 結果
2.1 CT檢測及Uu培養結果
2449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抗原檢測陽性36例,陽性率為1.48%(36/2449);Uu培養陽性1039例,陽性率為42.43%(1039/2449);混合感染陽性277例,陽性率為11.31%(277、2449),具體結果見表1。表1 衣原體、支原體不同感染類型所占比例
2.2 支原體藥敏試驗結果
支原體對羅紅霉素(ROX)、多西環素(DOX)、美滿霉素(MIN)、交沙霉素(JOS)、阿奇霉素(AZI)、環丙沙星(CPF)、司帕沙星(SPA)、壯觀霉素(SPE)、克拉霉素(CLA)、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FX)等11種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見表2;支原體抗菌藥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環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耐藥性高的是環丙沙星、羅紅霉素。表2 衣原體及支原體陽性者藥敏試驗結果
3 討論
衣原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革蘭染色陰性并有近似的細胞壁結構,含DNA、RNA及核蛋白體,對廣譜抗生素敏感,有獨立的生活周期及無獨立于宿主細胞的能量系統;支原體是一類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器極少,缺乏細胞壁,因而細胞柔軟,呈高度多形性,用普通法不易著色[1]。衣原體和支原體是婦科常見的炎癥致病因子,引起女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并因其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易引起并發癥和后遺癥而成為世界上備受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是近年新明確的一種性接觸傳播疾病。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往往癥狀輕微甚至無臨床癥狀,女性因其泌尿生殖系統解剖特點而成為衣原體和支原體主要隱性感染者[2]。很多患者自行購藥或用藥不當形成慢性感染,遷延不愈,具有頑固性,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強調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病原體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泌尿生殖道感染非常重要。通過檢測結果可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2449例分泌物樣本中CT檢測陽性標本36例,陽性檢出率1.48%,遠低于王云良報道[3]的11.9%,而且CT感染以單純CT感染為主,而CT+Uu、CT+Uu+Mh混合感染少見。Uu培養及藥敏試驗陽性標本1039例(42.43%),較王云良[3]報道的38.8%要高,低于王衍晶報道的49.35%[1]。沙眼衣原體及支原體總感染1064例(43.45%),在其陽性構成中,Uu感染656例(61.7%),Mh感染106例(10.0%),CT感染25例(2.3%),Uu+Mh混合感染266例(25.0%),CT+Uu混合感染3例(0.3%),CT+Uu+Mh混合感染8例(0.7%);提示富陽地區以Uu單純感染為主,其次為Uu+Mh混合感染,而Mh則以混合感染為主,多與Uu混合感染有關。由于支原體缺乏細胞壁,對以破壞細胞壁而殺菌為主要作用機制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天然不敏感,臨床上主要應用可以抑制微生物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來治療支原體感染,包括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及喹諾酮類。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支原體的藥敏性在不斷發生變化,耐藥性增加。支原體對羅紅霉素(ROX)、多西環素(DOX)、美滿霉素(MIN)、交沙霉素(JOS)、阿奇霉素(AZI)、環丙沙星(CPF)、司帕沙星(SPA)、壯觀霉素(SPE)、克拉霉素(CLA)、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FX)等11種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顯示,支原體抗菌藥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環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耐藥性高的是環丙沙星、羅紅霉素,藥敏結果可以幫助臨床指導用藥,實際使用中則應根據治療效果與臨床藥敏結果適當選擇。總之,對女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患者從就診開始就應該做病原學診斷和藥敏試驗,以明確感染類型,選擇敏感性強的藥物,避免或減少經驗用藥,這對于女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同時加強抗菌藥物敏感性檢測,指導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耐藥菌株,提高抗菌藥物療效很有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衍晶,李艷蓮,肖曉光,等.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體檢測支原體培養及藥敏分析.臨床軍醫雜志,2010,38(3):431-433.
2 張震.2358例患者泌尿生殖道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的調查與藥敏分析.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7,22(3):213-214.
3 王云良,張貽榮.804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原體和沙眼衣原體檢測結果分析.海峽藥學,2010,22(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