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11例大葉性肺炎的X線診斷及臨床分析。方法 回顧性總結分析11例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資料,通過X線透視或拍片進行診斷及臨床分析。結果 對11例大葉性肺炎都做出了正確診斷。結論 臨床結合X線透視或拍片,是檢查診斷大葉性肺炎的首選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大葉性肺炎的診斷率。...
【摘要】 目的 探討11例大葉性肺炎的X線診斷及臨床分析。方法 回顧性總結分析11例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資料,通過X線透視或拍片進行診斷及臨床分析。結果 對11例大葉性肺炎都做出了正確診斷。結論 臨床結合X線透視或拍片,是檢查診斷大葉性肺炎的首選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大葉性肺炎的診斷率。
【關鍵詞】 大葉性肺炎; X線; 臨床分析
大葉性肺炎多由肺炎雙球菌所致,好發于青壯年,冬春季節好發此證[1]。目前大葉性肺炎并不少見,X線透視或拍片是檢查診斷大葉性肺炎的主要檢查方法之一,它對大葉性肺炎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下面將近年來診斷的11例大葉性肺炎總結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發病年齡20~30歲,其中20歲1例,22歲4例,25歲2例,26歲2例,28歲1例,30歲1例。
2 臨床表現
本組11例患者發病急驟,體溫升高,達39℃~40℃,高熱、寒戰、胸痛、氣急、咳嗽、咳痰,痰呈鐵銹顏色,精神倦怠,不思飲食,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化驗檢查,白細胞明顯升高,血液白細胞計數達15×109/L以上,血沉增快。
3 發病部位
大葉性肺炎的好發部位,在國內學者們一致認為,以右上、右下和左下葉為常見,其次為右中葉,左上葉最少見。
4 X線表現
本組11例患者中:(1)7例X線表現為:右上肺野可見大片密度增高實變陰影,陰影上界模糊,下界平直清晰。相當于橫裂處。右肋角及心膈角均顯示清楚。側位觀察,陰影下緣后半段止于斜裂上部。(2)2例X線表現為:右肺中下野可見大片密度增高的實變陰影,上界邊緣高出橫裂,邊緣模糊不清,下界陰影濃密,直達膈肌。右肋角及右心緣均被陰影遮蓋。側位呈一較大的三角形陰影,密度較高,陰影前緣止于斜裂,后緣直抵后胸壁,陰影下面與膈肌相融。(3)2例X線表現為:左肺中下野可見大片密度增高實變陰影,陰影上緣高出橫裂以上,邊緣模糊不清,下緣陰影濃密,直達膈肌。左肋角及左心緣均被陰影遮蓋。側位觀察,可見一較大的三角形密度增高陰影,前緣止于斜裂,后緣直抵后胸壁,陰影下面與膈肌影融合。
5 病理改變
大葉性肺炎的病理改變可分為4期。(1)充血期:多見于發病后12~24h內,此時肺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內有少量漿液性滲出液,其中白細胞不多,肺泡內含有氣體。(2)紅色肝樣變期:發病后2~3天,肺泡內充滿黏液性滲出物,其中有網狀纖維素及大量紅細胞,病變區內無氣體而實變,切面呈紅色肝樣。(3)灰色肝樣變期:4~6天后,肺泡內大量紅細胞被白細胞代替,肺組織切面,呈灰色肝樣。故稱灰色肝樣變期。(4)消散期:如患者獲得有效治療,發病后7~10天進入消散期,此時白細胞溶解,纖維性滲出逐漸被吸收,肺泡重新充氣而治愈。
6 討論
大葉性肺炎是青壯年時期一種常見的肺部感染。是由肺炎雙球菌所致。多發于冬春季節里。由于抗生素大量廣泛應用,大葉性肺炎以肺段形式出現者日益增多,實變陰影呈現一個肺段的解剖形態和范圍,其近胸膜一邊顯示清楚、平直。其余則模糊不清。炎變肺葉的容積一般不增大,由于肺泡內充滿炎性滲出物,有時可大于正常一些,葉間裂可稍凸。如病變內有肺不張,也可略小于正常一些,葉間裂可稍凹。若有少量胸膜滲出液,則可見肋角變鈍,病變區一般看不到肺紋理。大葉性肺炎經過認真及時治療,一般2~3周即可完全恢復健康。但也有個別病人,肺炎病變遲遲不消散或消散不徹底,可引起纖維性變,形成機化性肺炎,進而可發生壞死,形成肺膿腫。X線結合臨床,是檢查診斷大葉性肺炎的首選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大葉性肺炎的診斷率。
【參考文獻】
1 逢金銘.X線診斷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