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方法 對本科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輔以化療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隨訪2年后存活45例,死亡5例。結論 應高度重視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方法 對本科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輔以化療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隨訪2年后存活45例,死亡5例。結論 應高度重視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 乳腺癌; 手術; 化療; 療效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組織的惡性腫瘤,與內分泌關系密切,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其發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的前列[2]。在我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子宮頸癌,近年來有超過子宮頸癌的趨勢,并呈逐年上升趨勢。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多見于40~60歲絕經前后的婦女,男性罕見,病因尚不清楚。乳腺癌早期癥狀可表現為乳房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沒有明顯的疼痛現象發生;乳頭異常分泌物的產生也是乳腺癌早期癥狀之一,乳頭還會有凹陷的現象;乳房異常腫脹等都需要引起廣大女性的注意。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非常大的意義。本文將對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8~75歲,平均47.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根據TNM分期法:原位癌3例,Ⅰ期14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4例。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觸痛或乳頭溢液;28例出現淋巴結轉移,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2例轉移到肺部,2例轉移到胸椎,出現胸痛、胸腔積液、氣促等癥狀。
1.2 輔助檢查
50例患者均行乳腺超聲檢查,示:癌腫向周圍組織浸潤而形成的強回聲帶,正常乳腺結構破壞及腫塊上方局部皮膚增厚或凹陷等圖像。鉬靶X線檢查可見清晰的病變影像。CT檢查:乳腺后區、腋窩及內乳淋巴結腫大。細胞學穿刺檢查亦證實診斷。
1.3 治療
1.3.1 手術治療
3例行保乳術,6例行單純乳房切除術,其余41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均采用全麻,取橫行梭狀或S形切口,以腫瘤為中心,切除乳頭及乳暈。采用薄皮瓣,在皮膚與淺筋膜淺層間進行分離。游離皮瓣時電刀要平滑運行,避免出現高低不平、厚度不一的情況,電刀切忌長時間停留在同一點,防止燙傷組織。游離范圍:上至鎖骨下,下至肋弓,內至胸骨外側,外至背闊肌前緣。皮瓣游離完成后,乳腺及乳房后間隙脂肪組織層緊貼胸大肌筋膜從胸大肌表面切除,切除的乳腺向外方向翻轉,充分顯露胸大肌表面。稍用力牽拉乳腺組織,使乳房后間隙和胸大肌筋膜間隙更為明顯,游離至胸大肌外側緣,鈍性分離進入腋窩,打開腋血管鞘,離斷、結扎腋靜脈分支,術中注意保護胸背及胸長神經,將腋窩淋巴、脂肪組織連同病變及乳腺組織一并切除。充分止血,沖洗切口,置引流管,全層縫合皮膚。術后按時拔出引流管,逐漸進行患側上肢功能鍛煉。術前檢查或術中探查腋窩無明顯腫大淋巴結,或前哨淋巴結活檢無轉移,腋窩無須過度清掃或不清掃,以防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影響功能。
1.3.2 術后化療
無其他異常情況,術后10天即可行化療。其中8例術前行新輔助化療4周期,術后繼續化療2周期。3例原位癌和2例因年齡較大未予化療,其余病例均根據術后病理給予不同方案化療,療程4~6周期。化療方案分別為:CAF、TAC、TA、TC、CMF、TP、NP方案。化療后輔以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定期復查及隨訪。
2 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癥狀均得到改善,術中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證實診斷。隨訪2年后存活45例,死亡5例,其中Ⅱ期死亡1例,Ⅲ期死亡1例,Ⅳ期死亡3例,復發1例,其余患者未見明顯復發和轉移。
3 討論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作用下,發生了基因突變,致使細胞增生失控[3]。由于癌細胞的生物行為發生了改變,呈現出無序、無限制的惡性增生。它的組織學表現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細胞無限增殖和無序狀地擁擠成團,擠壓并侵蝕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破壞乳房的正常組織結構。乳腺細胞發生突變后便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組織結構紊亂,細胞連接松散,癌細胞很容易脫落游離。腫瘤一旦發生,可通過局部擴散,淋巴播散,血行播散。形成早期的遠處轉移[4]。乳腺腫塊是乳腺癌的最常見癥狀,約90%的患者以該癥狀為首發癥狀而前來就診。乳腺癌絕大多數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腫塊活動度不大,晚期可浸及胸壁,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呈“橘皮”樣改變,腫瘤周圍皮下出現“衛星結節”。有5%~10%患者有乳頭溢液,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乳腺癌逐步發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轉移。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但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癥狀而來就診的患者較少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子宮頸癌,近年來有超過子宮頸癌的趨勢,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醫學工作者呼吁對乳腺癌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約90%乳腺癌患者能生存。女性應學會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如發現乳腺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全面的檢查。隨著年齡的增加及遺傳基因、生活形態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較一般女性為高,此類女性為乳腺癌的高發人群,應定期到醫院進行乳腺檢查。綜上所述,應高度重視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對高危人群應進行定期排查。母乳喂養亦可減少乳腺癌的發生,注意膳食,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主要取決于是否及時采取了恰當的治療手段[5]。一般來說,早期乳腺癌癌腫較小,未發生擴散轉移,其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后進行常規化療,效果較好,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經手術切除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60%。目前癌癥是不能根治的,復發是必然的,只是早和晚,術后無瘤生存仍需要規律性服用增強免疫力或抑制腫瘤生長的藥物,進行跟蹤治療,以防復發轉移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85-381.
2 王荷清.28例早期乳腺癌臨床分析與治療.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2(14):57.
3 李玉清.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37例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1):133.
4 蔡含.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癌癥,2009,19(8):369.
5 陳學斌.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21例.中國實用醫藥,2010,5(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