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松江區健康嬰兒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的接種質量和效果。方法 在松江區四個社區隨機選擇≥2月齡的健康嬰兒共60人,隨機分配各20人到IPV免疫組、OPV免疫組或兩者聯合免疫組,檢測各組監測對象免疫前和基礎免疫后血清中和抗體水平。結果 松江區健康嬰兒脊灰Ⅰ、Ⅱ......
【摘要】 目的 了解松江區健康嬰兒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的接種質量和效果。方法 在松江區四個社區隨機選擇≥2月齡的健康嬰兒共60人,隨機分配各20人到IPV免疫組、OPV免疫組或兩者聯合免疫組,檢測各組監測對象免疫前和基礎免疫后血清中和抗體水平。結果 松江區健康嬰兒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礎免疫成功率分別為86.44%、88.14%和96.61%,基礎免疫后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分別達到1:209.64、1:315.52和1:324.89,脊灰三型基礎免疫成功率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均無統計學差異。使用IPV、OPV或兩者聯合免疫者的三型中和抗體的基礎免疫成功率和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差異無顯著性;但三型中和抗體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8.853、22.578、10.744、P均<0.001),IPV免疫組的抗體滴度明顯低于其他兩組。結論 松江區健康嬰兒三型脊灰基礎免疫后均能獲得較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接種IPV產生的脊灰中和抗體陽性水平低于OPV或IPV、OPV聯合免疫。
【關鍵詞】 健康嬰兒;脊灰三型中和抗體;免疫成功率;抗體幾何平均滴度(GMT)
免疫效果監測是免疫規劃的重要內容。為考核和評價上海市松江區健康嬰兒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的接種質量和效果,根據上海市免疫監測方案要求,我們開展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的監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監測對象及分組
在岳陽、中山、永豐和方松4個街道隨機選擇≥2月齡的健康嬰兒共60人為監測對象,將監測對象隨機分配到A、B、C組中,每組20人,其中A組對象在2、3、4月齡各接種1劑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以下簡稱IPV), B組對象在2、3月齡各接種1劑IPV,4月齡接種1劑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以下簡稱OPV),C組對象在2、3、4月齡各接種1劑OPV。
1.2 標本采集
同一對象免疫前及完成基礎免疫后1個月各采集手指末梢血0.5ml,采集的全血直接送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實驗室檢驗。
1.3 監測方法和判斷標準
采用微量板細胞中和試驗檢測血清三型中和抗體,抗體滴度≥1:4為陽性,抗體陽性以及雙份血清抗體呈≥4倍增長為免疫成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03建立數據庫,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基礎免疫成功率
免疫前監測60名嬰兒,脊灰Ⅰ、Ⅱ、Ⅲ三型中和抗體陽性率分別為56.67%、50.00%和28.33%;免疫后監測到59名嬰兒(有1人因回老家未采集到免后血),脊灰三型中和抗體均為陽性。免疫前后脊灰三型中和抗體陽性率經χ2檢驗差異均有顯著性(χ2=32.714、39.444、66.207,P均<0.001)。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礎免疫成功率分別為86.44%、88.14%和96.61%,經檢驗,三個型的免疫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035,P=0.133)。免疫前脊灰Ⅰ、Ⅱ、Ⅲ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GMT)分別為1:4.13、1:3.91和1:2.03;免疫后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分別為1:209.64、1:315.52和1:324.89。經方差分析免疫后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521,P=0.083)。免疫前后脊灰三型中和抗體滴度經t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5.418、-16.814、-23.275,P均<0.001),見表1。
2.2 不同分組對象基礎免疫成功率比較
檢測完成基礎免疫的59份嬰兒血清樣本,其中A組19人,B組20人,C組20人,脊灰Ⅰ、Ⅱ、Ⅲ三型抗體陽性率均為100.00%;基礎免疫成功率A組分別為73.68%、78.95%和94.74%,B組分別為85.00%、85.00%和100.00%,C組分別為100.00%、95.00%和100.00%,經χ2檢驗,三組監測對象三型中和抗體的免疫成功率均差異無顯著性(χ2Ⅰ=5.811,PⅠ=0.055;χ2Ⅱ=2.196,PⅡ=0.334;χ2Ⅲ=2.142,PⅢ=0.343)。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A組分別為1:61.75、1:91.67和1:206.39,B組分別為1:273.23、1:561.83和1:669.87,C組分別為1:513.68、1:573.33和1:242.48,三組監測對象三型中和抗體滴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28.853、22.578、10.744、P均<0.001)。經LSD方法對三組監測對象的三型中和抗體滴度進行兩兩比較,顯示Ⅰ型抗體滴度A組 表1 松江區健康嬰兒脊灰三型中和抗體監測結果表2 不同分組健康嬰兒脊灰三型中和抗體監測結果 表3 不同分組健康嬰兒脊灰三型中和抗體滴度兩兩比較
2.3 不同性別嬰兒基礎免疫成功率比較
檢測完成基礎免疫的59份嬰兒血清樣本,其中男性36份,女性23份,脊灰Ⅰ、Ⅱ、Ⅲ三型抗體陽性率均為100.00%;基礎免疫成功率男性分別為77.78%、83.33%和97.22%,女性分別為100.00%、95.65%和95.65%,經檢驗,除Ⅰ型免疫成功率女性高于男性外,另兩型的免疫成功率男女差異無顯著性(χ2Ⅰ=5.913,PⅠ=0.015;χ2Ⅱ=2.037,PⅡ=0.154;χ2Ⅲ=0.106,PⅢ=0.745)。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男性分別為1:190.05、1:281.57和1:295.40,女性分別為1:244.42、1:377.07和1:377.07,男女脊灰三型中和抗體滴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Ⅰ=-0.770,PⅠ=0.445;tⅡ=-0.935,PⅡ=0.354;tⅢ=-0.932,PⅢ=0.356),見表4。表4 不同性別健康嬰兒脊灰三型中和抗體監測結果
2.4 安全性監測
監測過程中要求家長在孩子接種疫苗后密切觀察其局部和全身反應,將發生的可能與接種疫苗有關的不良事件及時報告給監測點醫生。經統計,共接到40起報告,其中31例經時間關聯性診斷和臨床診斷排除,9例經調查確定是接種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均為一般反應。9例反應中2例是發熱,6例是腹瀉,1例既有發熱又有腹瀉;其中A組發生2例,B組發生5例,C組發生2例,經χ2檢驗,各組接種疫苗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225,P=0.329),見表5。表5 不同分組健康嬰兒疫苗接種后安全性監測
3 討論
檢測血清中和抗體是客觀評價人群脊灰免疫水平及預防接種效果的重要手段, 人群抗體水平的高低則是直接影響脊灰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重要因素[1]。本次調查旨在了解松江區健康嬰兒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的接種質量和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礎免疫成功率分別為86.44%、88.14%和96.61%,基礎免疫后脊灰三型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分別達到1:209.64、1:315.52和1:324.89,脊灰三型基礎免疫成功率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均無統計學差異,與以往有的文獻中Ⅱ型最高不完全一致[2]。表明松江區健康嬰兒三型脊灰基礎免疫后均能獲得較高水平的中和抗體,也反映出目前松江區冷鏈系統完善,疫苗管理規范,接種技術符合要求,為保持無脊灰狀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次調查將監測對象分成三組,分別使用IPV、OPV或兩者聯合免疫進行接種效果和接種后安全性比較。經統計學檢驗,三組監測對象三型中和抗體的基礎免疫成功率和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均無顯著性;但三型中和抗體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8.853、22.578、10.744、P均<0.001)。結果顯示,Ⅰ型抗體滴度IPV免疫組低于聯合免疫組,而聯合免疫組低于OPV免疫組;Ⅱ型抗體滴度IPV免疫組低于聯合免疫組和OPV免疫組,后兩者之間沒有差異;Ⅲ型抗體滴度聯合免疫組高于IPV免疫組和OPV免疫組,后兩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可見,雖然使用IPV、OPV或兩者聯合免疫的基礎免疫成功率沒有差異,但IPV免疫組的抗體滴度明顯低于其他兩組,提示接種IPV產生的脊灰中和抗體陽性水平低于OPV或IPV、OPV聯合免疫。安全性監測結果表明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的不良反應率無統計學差異。
【參考文獻】
1 黃輝,胡國超,鄧俊興.韶關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質炎抗體水平監測.中國計劃免疫,2004, 10(6):364-365.
2 迮文遠.計劃免疫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