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水痘 急性蜂窩織炎 1 病歷摘要患兒,男,4。患兒有水痘接觸史。5×。右腋下超聲:可見多個淋巴結,較大的一個20mm×。...
【關鍵詞】 水痘 急性蜂窩織炎
1 病歷摘要
患兒,男,4.5歲。主因“發熱出皮疹4天伴右腋下腫痛1天”于2011年6月21日17:25入高碑店市醫院兒科。患兒有水痘接觸史。于入院前4天出現發熱,體溫波動于39℃左右,無寒戰、抽搐,無咳嗽咳痰,同時伴有皮疹出現,病初為紅色斑丘疹,伴劇烈癢感,后斑丘疹轉變為皰疹,初皰疹液清亮透明后渾濁為膿性。入院前1天出現右腋下腫痛,右上臂活動時劇痛。患兒既往體健,無傳染病及遺傳病史。入院時查體:體溫:39.9℃,呼吸:50次/min,心率120次/min,血壓120/55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熱面容,顏面、軀干、四肢可見散在分布的“斑丘疹-皰疹-結痂”的皮疹損害,右腋下可觸及多個腫大的淋巴結,觸痛明顯,活動度尚可。咽充血,扁桃體不大,頸軟無抵抗,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齊,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肝脾未觸及,腸鳴音可,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巴氏征及克氏征均陰性。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13.5×109/L,中性:0.557,淋巴:0.335。C反應蛋白:35.9mg/L。膿皰分泌物:A群鏈球菌。右腋下超聲:可見多個淋巴結,較大的一個20mm×10mm形態欠規整,其內血流信號豐富。診療經過:入院后給予頭孢比肟抗炎,熱毒寧抗病毒,人血丙種球蛋白提高自身免疫力。治療4天,患兒一般情況較差,體溫持續波動于39℃左右,皮疹無好轉,右腋下腫痛范圍明顯擴大,且出現右前胸、右肩、右腋下及右后胸部的軟組織感染。皮溫升高,局部紅腫,觸痛明顯且有波動感。復查血常規示:白細胞:16.5×109/L,中性:0.761,淋巴:0.177。C反應蛋白:117.6mg/L。復查超聲:右腋下及前胸腫脹處皮下軟組織腫脹,回聲不均,范圍約6.3cm×3.3cm×3.1cm,邊界不清晰,形態欠規整,內可見小片狀無回聲區,較大范圍1.2cm×1.2cm,透聲差(膿液回聲)。CDFI:不均質低回聲包塊血運豐富。繼續抗炎、抗病毒治療,同時給予硫酸鎂注射液局部濕敷,紅光理療。患兒住院治療2周,體溫正常,一般情況可,但患兒紅腫范圍無明顯縮小,右上肢活動受限。超聲提示:皮下可見范圍約54mm×31mm×17mm不均質回聲區,向右側鎖骨下方延伸,延伸的范圍約51mm×19mm,邊界不清,形態欠規整,內回聲不均勻,可見較豐富血流信號,輕擠壓未見明顯流動。于右腋下紅腫處上方可見23mm×12mm淋巴結,邊界清,形態欠規整,皮髓質分界尚清晰,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請外科會診后轉入普外科行“膿腫切開引流術”,術后11天痊愈出院。
2 討論
水痘病原體[1]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illa-zoster virus,VZV),屬于皰疹組病毒,可在人胎或猴類組織培養基上生長,不能用雞胚培養,也不能傳遞給低等動物。主要通過水痘病人或帶狀皰疹患者傳播。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或飛沫傳播。任何年齡均能受傳染。嬰兒后期、幼兒和學齡前期兒童發病較多。潛伏期:11~24天,一般為13~17天。典型皮疹損害為:“斑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實驗室檢查:白細胞一般接近正常,如并發細菌感染則可升高。并發癥:一般水痘并發癥多為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壞死性肌膜炎或毒性休克癥候群。嚴重者可引起:腦炎、脊髓炎、Reye綜合征、肺炎、肝炎,甚至爆發性紫癜。罕見并發癥:心肌炎、腎小球腎炎、血管炎、視神經炎等。尤其是感染水痘且自身免疫力不全的患兒除了高熱不退,皮疹會更持久,發生并發癥的機會大幅增加。臨床上水痘引發大面積蜂窩織炎的病例少見。此例患兒可能與其難以忍受水痘劇烈癢感而搔抓后引起繼發細菌感染有關。
【參考文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