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基層醫院 胺碘酮 房顫 療效研究 房顫是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在冠心病和風心病較為多見,以老年人尤為多見。由于房顫時心房無機械收縮和血流淤滯等容易形成左房血栓和心耳血栓,房顫時血栓易于脫落導致腦栓塞等動脈栓塞,其致死率和致殘率比較高,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基層可以解......
【關鍵詞】 基層醫院 胺碘酮 房顫 療效研究
房顫是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在冠心病和風心病較為多見,以老年人尤為多見。由于房顫時心房無機械收縮和血流淤滯等容易形成左房血栓和心耳血栓,房顫時血栓易于脫落導致腦栓塞等動脈栓塞,其致死率和致殘率比較高,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基層可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就近就地解決,既可以方便百姓又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和醫療壓力。對于持續性房顫的患者,常規用洋地黃和鈣拮抗劑等藥物,平時的用藥可以控制心室率,但是不能使之轉復為竇性心律。而且洋地黃的口服效果不是很滿意,而且長時間的用藥易導致洋地黃的中毒,鈣拮抗劑對心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基層醫院這類的患者較為常見,使用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就顯得非常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過本社區對24例慢性房顫的急性發作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臨床治療,效果滿意。24例患者中,平均年齡(64±2.1)歲,冠心病者20例,風心病者4例,高血壓8例,心衰患者5例,心功能均在Ⅲ級以下,其中心電圖顯示:心房纖顫,均不伴有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在100~120次/min。臨床表現為心悸、氣短、乏力和心前區不適感。無急性肺水腫,無心源性休克,無肝功能不全,無肺心病,無甲亢,其均為慢性房顫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于高血壓患者使用厄貝沙坦10mg,每日1次,口服。心衰者給予利尿劑等進行抗心衰的治療,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7天后,改為200mg,每日2次,口服,7天后,再改為維持量200mg,每日1次,口服,療程為2個月。用藥同時進行血壓和心電圖的檢測以及肝功能和甲狀腺的功能檢測。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有效者:持續房顫轉為竇性心律或變為偶有發作的陣發性房顫或者是持續性房顫轉為陣發性房顫,靜息時心率在60~90次/min;無效:達不到顯效或有效標準者。對其上述病例進行療效評價。
2.2 治療結果
顯效23例,無效1例,顯效率總有效率為96.4%。伴有心衰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藥物使用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的發生。均無持續性心動過緩、休克、心功能進一步惡化、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肺間質纖維化等病例。
3 討論
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在電生理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發現該藥也具有Ⅰ、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的特點:(1)抑制鉀離子通道,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從而延遲復極時間,可使Q-T延長、T波改變;(2)抑制心房及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通道鈉離子內流,減慢傳導速度,在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延長;(3)阻斷鈣通道內向電流,減慢房室傳導速度,對房室旁路前向傳導的抑制作用大于逆向;(4)直接抑制竇房結和房室結的自律性,對靜息膜電位及動作電位幅度無影響,顯著延長心房不應期,輕度延長心室不應期;(5)應用可直接擴張血管,應用時具有強大的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外周阻力、減輕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作用,適用于心肌梗死或心衰的患者。胺碘酮是目前唯一無明顯負性肌力作用的廣譜抗心律失常藥, 胺碘酮半衰期長,能減緩竇房結發生激動頻率抑制階段除極,顯著延長動作電位時間而延長不應期,尤其延長預激綜合征旁路纖維不應期,使房室結傳導時間延長,故可用于房顫減慢心室率,甚至轉為竇性心律。在基層醫院里口服胺碘酮的使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患者的耐受性好,對心肌無明顯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高于其他藥物,房顫的急性發作時其致死率高,加重心衰,因為胺碘酮的靜脈用藥血藥濃度高,引起的不良反應在基層醫院難于診治,所以口服給藥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在社區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旭華,陳磊,柯云.比索洛爾和胺碘酮治療房顫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0,11,01.
2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4,18(6):4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