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苗醫正骨 柏林接骨散 中西藥結合 兒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從2005年1月&mdash。2011年5月本院收治兒童肱骨髁上骨折413例運用苗醫手法正骨,小夾板外固定,外敷柏林接骨散[1]治療,臨床上取得理想療效。2~13歲,其中屈曲型225例,伸直型124例,髁間骨折23例,極度畸形39例,粉碎性2例。以上均屬新鮮性骨......
【關鍵詞】 苗醫正骨 柏林接骨散 中西藥結合 兒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從2005年1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兒童肱骨髁上骨折413例運用苗醫手法正骨,小夾板外固定,外敷柏林接骨散[1]治療,臨床上取得理想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13例,男289例,女124例;年齡1.2~13歲,其中屈曲型225例,伸直型124例,髁間骨折23例,極度畸形39例,粉碎性2例。以上均屬新鮮性骨折,時間在1周之內。
1.2 治療方法
1.2.1 苗醫手法復位
對413例患兒均取坐位由家屬抱著,術者將患兒傷肢屈曲90度由一助手握住患兒上臂,然后沿肱骨縱軸方向進行逐漸拔伸糾正重疊,術者拇指抵住骨折近斷端,余四指摸到肱骨內上髁同時發力,折頂矯正其內外錯位,這時可感到骨折復位之音,術者左右手分別捏住兩斷端輕柔對扣此時亦覺無骨擦音及小兒哭鬧則表示復位成功。手法完畢后將備好的柏林接骨散敷在局部,術者在蘇式[2]七塊夾板外固定基礎上改為六塊,同時置好骨墊分別放在內外髁及肘后所須部位進行外固定置肘關節110度于胸前懸吊。筆者認為在施術過程中力求在2min之內完成,這也符合:正骨心悟,所提出的“法從心出,手隨心轉”的原則。
1.2.2 外固定
筆者主張應根據小兒骨骺的大小來決定夾板的長寬度進行塑形以及骨墊的厚薄為術前作準備。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筆者認為這種固定從某種意義來講,它對肱骨髁上骨折(見圖1、2)為防止前臂固定后,前臂旋前移位能克制了前力的作用,從而改善了外側部的傾斜確保傷肢整體性防止肘內翻,正所謂“制器以正之,以輔手法之不逮”。復位完畢后內服骨傷三期(一周為一療程)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當歸10g,川芎10g,澤蘭8g,劉寄奴10g,獨活10g,乳香10g,沒藥10g,雞血藤10g,桃仁8g,紅花10g,黃柏10g,秦艽10g,白術10g,澤瀉10g),續筋壯骨(黨參12g,補骨脂10g,杜仲10g,川斷10g,丹參10g,白術10g,山藥10g,淫羊霍10g,紅花8g,熟地10g,澤瀉9g),通筋活絡(赤芍10g,雞血藤10g,伸筋草10g,羌活10g,活血藤10g,透骨草10g,木通10g,苡米10g,秦艽9g,桂枝8g,紅花10g);外敷柏林接骨散(三骨棒、落地打、自然銅、乳香沒藥、土鱉蟲、八梭麻等數十種藥物)。圖1 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復位前圖2 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復位前
2 治療結果
本組413病例均獲隨訪2~12.5個月,參照有關文獻[3]標準評定療效,優:肘關節屈伸自如,389例;良:肘關節攜帶角為5度以內,屈伸次于優20度以內,22例;可:肘關節屈伸受阻29度以內,2例。
3 討論
本組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在手法復位方面大同小異,筆者不拘泥于成文章法結合本院苗醫正骨[4]運用到臨床有以下幾點體會。小兒肱骨髁上骨折以患兒本身來講它沒有強大的肌肉群對抗,筆者認為在反復閱片的同時視其小兒體質和癥狀,審時度勢,不論屈曲型、伸直型或髁間粉碎性骨折錯位及腫脹怎樣主動出擊力求復位。當然,對于復雜性骨折而不能復位滿意者,可考慮手術復位。經X線復查后認為骨折對位、對線滿意,一周之內密切觀察傷肢有無麻脹,橈動脈搏動是否正常的同時再根據兒童的年齡、癥狀按中醫骨傷三期進行辨證論治,這對傷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協調作用。3歲以下的患兒可考慮不作內服, 臨床上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有關文獻報道2周后去掉外固定進行功能鍛煉,筆者認為是不可取的(除非不完全性骨折)。原因在于本院在413例患兒醫治中經X線復查還沒有見到2周內有新的骨痂生長。況且,臨床上在換藥操作不當以及過早的活動骨折在沒有達到臨床愈合還是可能移位的。筆者認為只有在3周之后視其骨痂生長情況,逐漸松解夾板的同時囑其功能鍛煉才是行之有效的。我們認為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苗醫正骨與中西醫聯合治療骨傷它不僅在傳統醫學得到繼承和發揚,而且臨床上還起到相互協調的作用“瘀不去,則新不生”,為骨痂生長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東海. 柏林接骨散.2009年獲專利(專利號為:ZL03118231、3).
2 蘇玉新.蘇式正骨.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6:8.
3 俞輝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所造成的肘內翻畸形.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1,6(3):129.
4 張東海,田華詠.苗醫正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