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針刺 妊娠惡阻 中醫對妊娠惡阻的認識起源于漢隋,發展于唐宋元,完善于明清,妊娠惡阻嚴重者,影響著妊娠婦女的正常生活,也影響著胎兒的營養攝入,筆者自2009年以來對10例妊娠惡阻患者,采用針刺治療,并進行臨床觀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妊娠惡阻的診斷標準:妊娠早期出現惡心、嘔......
【關鍵詞】 針刺 妊娠惡阻
中醫對妊娠惡阻的認識起源于漢隋,發展于唐宋元,完善于明清,妊娠惡阻嚴重者,影響著妊娠婦女的正常生活,也影響著胎兒的營養攝入,筆者自2009年以來對10例妊娠惡阻患者,采用針刺治療,并進行臨床觀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妊娠惡阻的診斷標準:妊娠早期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厭食,甚則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尿酮體化驗“陽性”。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10例門診病人,年齡23~37歲。經補液治療后,病人仍有嚴重的惡心、嘔吐患者。
2 治療方法與辨證取穴
患者取仰臥位,取穴:主穴:中脘,雙側的內關、足三里、合谷。配穴:患者嘔吐清涎,胸脘滿悶,舌淡苔白潤,脈滑無力者,屬脾胃虛弱型,可配脾俞、胃俞;嘔吐痰涎,食后吐更甚,脘悶不思飲食,口淡不欲飲,倦怠喜臥,苔白膩者,屬痰濕內阻型,加雙側豐隆穴;胸脅脹滿,噯氣太息,舌淡紅,苔微黃,脈弦滑者,屬肝胃不和型,可配雙側陽陵泉及膻中穴。每日1次,留針20min,行針3~4次,7天為1個療程。
3 治療效果
效果顯著:癥狀完全消失,食欲好轉6例,有效:癥狀基本消失,但食欲欠佳3例,無效:癥狀無改善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效率90%4 體會婦女妊娠后血聚于下以養胎,沖脈之氣盛,沖脈隸屬陽明,附于肝,沖氣上逆犯胃,胃失和降,發為惡阻。肝氣旺者,橫逆犯胃,或素體脾胃虛弱,痰涎壅盛,隨沖氣上逆犯胃,方出現嘔惡頻作。中脘、足三里、內關均有調節胃失和降的功能,合谷、足三里為人體強健穴,有輔助正氣的作用故為主穴。脾俞、胃俞有加強調節脾胃功能的作用;豐隆為痰會穴;膻中為氣會穴,陽陵泉隸屬膽經,二穴配伍有調暢氣機的作用,氣機調暢則肝胃和,嘔惡即止。該針刺療法,療效顯著,副作用小,不會給胎兒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