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慢阻肺 真菌分布 耐藥性分析 由于廣譜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腫瘤藥物的廣泛應用,各種器官移植技術、透析治療和介入治療的普遍開展,臨床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1,2]。其中以呼吸系統真菌感染患者最為常見,且多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這可能與患者臟器功能減退、呼吸道黏膜受損、......
【關鍵詞】 慢阻肺 真菌分布 耐藥性分析
由于廣譜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腫瘤藥物的廣泛應用,各種器官移植技術、透析治療和介入治療的普遍開展,臨床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1,2]。其中以呼吸系統真菌感染患者最為常見,且多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這可能與患者臟器功能減退、呼吸道黏膜受損、纖毛運動功能下降、肺支氣管的通氣障礙,呼吸機、纖支鏡等侵入性操作的普遍開展、廣譜抗生素使用、機體抵抗力下降,真菌易于定植有關。真菌感染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源菌,同時也產生了耐藥菌株,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本院2011年檢出各類真菌264株,現將其種類分布和藥敏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更好地為臨床提供治療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收集本院2011年呼吸科住院患者送檢的痰液標本。
1.2 標準菌株
白念珠菌(ATCC90028)、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克柔念珠菌(ATCC3258)。
1.3 儀器與試劑
長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DR-200B細菌鑒定及藥敏測試儀和配套試劑。
1.4 方法
1.4.1 真菌的分離
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分離菌株。痰液標本涂片行革蘭染色,鏡檢合格后接種于血瓊脂培養基,對可疑菌落涂片染色,查見孢子或菌絲者再進行分離提純,共分離出264株真菌。
1.4.2 鑒定和藥敏
分離得到的真菌菌株采用長沙天地人公司真菌試驗卡,按照試劑及儀器說明書進行鑒定藥敏。
2 結果
鑒定及藥敏結果見表1、表2。表1 264株真菌分布情況表表2 264株真菌藥敏結果
3 討論
真菌感染病源菌主要為條件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在人體皮膚與黏膜,屬于機會感染病源菌。以白絲假酵母為主占70%以上。其致病主要與黏附能力、受體、形態轉換、胞外酶有關,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抗生素,發生菌群失調時可引起真菌感染[3],病情嚴重者,單獨抗真菌藥物難以奏效。直接鏡檢是真菌的實驗室檢查是最經典的方法,具有快速、簡便的特點,特別是在危重病患者院內感染深部真菌監測中是快速作出初步診斷的重要手段。而培養法可以直接觀察到病原菌生長明確致病菌種,并可同時做藥物敏感實驗,指導臨床用藥,而得到廣泛性開展。本次藥敏結果顯示,本院分離的菌株對唑類藥物酮康唑、氟康唑敏感率較高分別為85.2%和83.1%,氟康唑可以通過有效抑制真菌麥角固醇的合成,使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而達到殺菌作用,具有廣譜、高療效、副作用小的優點,是臨床治療真菌感染的理想藥物,但是氟康唑對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藥。多烯類抗真菌藥物兩性霉素B對深部酵母菌有很強的體外抗菌活性,是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上表顯示耐藥率僅為2.0%, 但是其嚴重而常見的肝腎毒性而臨床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過在聯合應用其他抗真菌藥物治療新型隱球菌中仍然發揮重要作用。真菌感染的患者通常已有一種及一種以上嚴重基礎疾病,抗真菌藥物可選擇范圍不大,濫用抗真菌藥物會引起真菌感染類型的變遷和導致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增強。因此我們臨床實驗室必須做好真菌的分離培養及藥敏實驗,同時重視真菌的耐藥性監測,有助于臨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臨床醫生應積極控制原發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盡可能避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不必要的創傷性檢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提高臨床抗真菌的治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繼勇.酵母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源學特征.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84-285.
2 沈翠芬.臨床標本的真菌培養和藥敏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4):382-383.
3 汪荷.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