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按摩 傷筋治療 傷筋,現代醫學稱之為軟組織損傷,是傷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祖國醫學對傷筋的診斷及治療,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等記載,說明我們早已掌握了傷筋的原因、癥狀及治療方法。目前,中醫傷科所采用的按摩治療方法,是在繼承了祖國歷代醫家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加以總結發展而來的。...
【關鍵詞】 按摩 傷筋治療
傷筋,現代醫學稱之為軟組織損傷,是傷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凡人體各個部位的關節、筋絡、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受外來暴力撞擊、強力扭轉、牽拉、壓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閃挫,或體虛、勞累過度以及持續運動、經久積勞等原因,所引起的機能或結構異常,而無骨折、脫位或皮膚破損者,均稱為傷筋。祖國醫學對傷筋的診斷及治療,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例如清代吳謙等所著《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腰骨”一節中曰:“若跌打損傷,瘀聚凝結,身必俯臥,若欲仰臥、側臥,皆不能也,疼痛難忍,腰筋僵硬,宜手法。”又在“踝骨”一節中則有“或馳馬墜傷,或行走錯誤,則后跟骨向前,腳尖向后,筋翻肉腫,疼痛不止,先用手法撥筋正骨,令其復位……”等記載,說明我們早已掌握了傷筋的原因、癥狀及治療方法。目前,中醫傷科所采用的按摩治療方法,是在繼承了祖國歷代醫家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加以總結發展而來的。按摩在傷筋治療中有如下作用:
1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祖國醫學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認為:肢體各部位傷筋后,其受損部位組織液滲出或毛細血管破裂流注于四肢關節或筋絡肌腠,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記載:“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說明按摩療法可活血化瘀,消除血管痙攣,增進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腫脹減輕,疼痛緩解。
2舒筋活絡
解除痙攣傷筋后局部經絡受阻,氣血不通而致疼痛,痙攣,麻木不仁。按摩即可解除疼痛病灶,又可使肌肉痙攣得以緩解,同時緊張肌肉得以松弛,疼痛也就明顯減輕,兩者互為因果。
3理筋整復,松解粘
連損傷后出現筋出槽,骨錯縫,日久失治,產生粘連,肢體出現活動不利。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難經》里就有“四傷于筋,五傷于骨”的說法,說明筋骨相近,傷筋必及骨,傷骨必損筋的互相影響,這是“骨錯縫、筋出槽”的基本內含。《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務”。強調了手法是治療骨傷科四大方法之首,適用于骨傷科各種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錯縫”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療。《傷科補要》中對脊骨和四肢的骨錯縫也分別作了敘述。在十五則中的“脊背骨傷”有:“若骨縫疊出,俯仰不能,疼痛難忍,腰筋僵硬”。這里不僅是指脊椎骨折和脫位,也還包括椎體小節紊亂與急性腰肌損傷在內。按摩手法可使損傷之筋和關節理順歸位,筋絡順接,各守其位,關節粘連得以解除,狹窄組織得以疏通,從而使筋絡和關節恢復正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