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同時損及神經和皮膚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祖國醫學稱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蛇串瘡,其特點為簇集性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2012年5月共收治56例帶狀皰疹患者,現將治療體會總結如下。1一般情況帶狀皰疹56例,男43例,女13例......
【關鍵詞】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同時損及神經和皮膚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祖國醫學稱“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蛇串瘡”,其特點為簇集性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好發于春秋季節,以胸背、腰肋、上臂等為主要侵犯部位。筆者自2007年2月—2012年5月共收治56例帶狀皰疹患者,現將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帶狀皰疹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齡8~65歲,其中,<20歲7例,21~40歲34例,41~60歲12例,>60歲3例。發病至就診時間1~14天。首次發病55例,再次發病1例。
1.2方法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56例患者均符合診斷。根據病歷資料,對所有病例的發病原因、皮損部位、主要癥狀、疼痛情況、治療方法、治療結果及預后等進行綜合分析。
1.3結果
1.3.1發病原因發病前罹患感冒且出現疲勞、失眠49例;無明顯誘因7例。
1.3.2 臨床表現(1)皮損部位:位于胸背部21例(37.5%),腰腹部19例(33.9%),頭面部4例(7.1%),頸部3例(5.4%),四肢及臀部9例(16.1%)。(2)主要癥狀:簇集性丘疹和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3)疼痛情況:疼痛先于皮損或與皮損同時出現54例,疼痛但無明顯皮損或無明顯疼痛2例。(4)臨床類型:尋常型49例(87.5%),頓挫型2例(3.6%),大皰型2例(3.6%),泛發型3例(5.3%)。
1.3.3治療方法門診治療52例;住院治療4例,均為癥狀較嚴重者。治療多采用以下方法[2,3]。(1)抗病毒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首選阿昔洛韋、伐昔羅韋及泛昔羅韋系統治療。(2)鎮痛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外用1%噴昔羅韋膏,以減少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疼痛劇烈者外用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或選用爐甘石洗濟、青鵬軟膏及鹽酸環丙沙星凝膠等,疼痛劇烈者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或鎮痛藥。(3)營養神經:采用甲鈷胺、維生素B12、B1口服或肌肉注射等作為輔助治療。(4)糖皮質激素:主要用于少數早期癥狀較嚴重的老年患者。(5)梅花針叩刺與拔罐加TDP照射:先在病損兩端叩刺并拔罐,然后是皰疹集簇區,依次叩刺與拔罐,遍及全部病變部位,再用TDP照射,無菌紗布包扎、固定。
1.3.4治療結果及預后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皮疹消退,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無疼痛后遺癥。好轉:皮疹消退約30%,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治療后2周水皰干涸、脫痂直至痊愈53例,占94.6%;痊愈時間>2周2例,占3.6%。后遺神經痛1例,占1.8%,主要表現為皮膚受損部位疼痛或持續疼痛3個月以上。隨訪6~12個月,均無復發。
2討論
帶狀皰疹好發于成年人,尤以老年和體弱人群為主。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一般持久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或腦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中,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或在各種理化因素刺激下,潛伏的病毒被激活并增殖,進而使受侵犯的神經軸突所支配區域的局部皮膚出現呈簇狀分布的皰疹等,皮損呈帶狀,一般不超出身體正中線;同時,受累神經節發生炎癥或壞死,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帶狀皰疹多發生于曾有水痘發病史且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患者[4],細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發生播散的原因[5]。播散性帶狀皰疹為帶狀皰疹的特殊類型,因其可播散至全身并可表現為水痘樣皮損,故臨床上須與水痘相鑒別。通過治療觀察,筆者認為,典型帶狀皰疹診斷并不困難;對于雖已出現疼痛但尚無皮損的帶狀皰疹,因病毒處于潛伏期,故須引起高度重視;注意與引起相應部位疼痛的常見疾病,如三叉神經痛、頸椎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進行鑒別,以盡快做出正確診斷,并采取及時、恰當的治療措施。抗病毒是治療帶狀皰疹的關鍵,因為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不僅可使水皰盡快消退,而且能顯著縮短帶狀皰疹引發疼痛的持續時間。梅花針叩刺與拔罐具有泄熱解毒、祛風利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不同功效,將充斥于體表、經絡、局部病灶乃至臟腑中的各種致病因素得以祛除,使失調的臟腑功能得以恢復。TDP照射治療具有殺菌、收斂、拔干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防止感染,最終使疾病痊愈。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病程,減輕痛苦,值得基層醫務工作者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4.
2趙明,汪月強,漆軍.針刺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人民軍醫,2010,53(12):934-935.
3姚舜路,李永平,孔德樹,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人民軍醫,2011,54(9):802.
4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09-311.
5王家璧.帶狀皰疹的診治及治療中的誤區.中國臨床醫生,2009,3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