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Home > 醫學教育 > 人物專訪 > 劉奕志:十年后,誰為我們拿起柳葉刀?

劉奕志:十年后,誰為我們拿起柳葉刀?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作者:陸琦 2017-1-18

摘要: 無法想象10年后,主任們已年過花甲、有心無力,而沒有獨立主刀過大量常規和復雜手術、沒有獨立處理過緊急狀況的年輕醫生,該如何去面對排著長隊等待救治的患者們。近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屬眼科醫院院長劉奕志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 如今,在初級保健和分級診療系統仍待完善的中國,患者們......


 

“無法想象10年后,主任們已年過花甲、有心無力,而沒有獨立主刀過大量常規和復雜手術、沒有獨立處理過緊急狀況的年輕醫生,該如何去面對排著長隊等待救治的患者們?”近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屬眼科醫院院長劉奕志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

如今,在初級保健和分級診療系統仍待完善的中國,患者們無論大病小病都要去大醫院找專家、找名醫,即使是普通常規的手術,多數患者也要求由高年資、高職稱的醫生完成。年輕醫生有機會做主刀的病例不足醫院成千上萬病例中的5%。

“年輕醫生們得不到手術操作的機會,技術培訓無法真正落實。可以想象,如果現在仍沒有強有力的措施逆轉此格局,10年后的中國醫療界將面臨手術人才嚴重斷層的危機。”劉奕志坦言,中國醫療體系人才培養的問題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怎么會出現當前這種令人堪憂的局面呢?劉奕志認為,是醫院、醫生、患者三方面的原因所致。

公立醫院需要通過經營性醫療才能生存發展,為吸引更多的病源,各大醫院爭相打造“名院、名醫品牌”,社會過度宣揚“名醫”,手術則自然集中于少數知名專家。醫院以手術量作為外科醫生績效考核和制定薪酬標準的主要指標,勢必驅使高年資醫師做更多的簡單、常規手術,沒有時間、也沒有動力培訓年輕醫生。而各醫院普遍采用的不根據術者資質加以區分的一刀切價格體系,也必然驅使患者們選擇風險更小、更熟練的高年資專家作為主刀。

對此,劉奕志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例如切實落實分級診療體制,嚴格劃分診治權限,讓專家名醫集中精力診治疑難雜癥和培養人才,讓常規疾病分流至低年資醫生,這樣既可讓專家名醫從簡單重復的常規疾病診治中解脫出來,把部分精力轉移到培養下一代年輕醫生,又能讓真正的疑難患者得到專家的診治。

“政策上,保險制度也需要做相應的改變,使其更合理,例如進一步降低基本醫療的自付費比例,讓患者在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的保障下真正享受低價或免費的醫療,同時規定基本醫療只能用于支付普通醫生的手術費用,除病情復雜外,選擇更高級別的醫生需要額外自費或商業保險支付費用。”劉奕志說。

與此同時,劉奕志表示,改變現有績效方式也勢在必行,大型公立醫院應加強教學醫院的職能,不能單純以手術量作為薪酬指標,必須綜合考量教學、科研等工作以及合理的手術難度分級體系,調動各級醫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高年資醫生開展高難度手術,下放“低難度”手術給年輕醫生。通過在績效考核體系中對教學部分增加權重,激勵高年資醫師積極開展教學并采用“放手不放眼”的方式指導年輕醫生手術操作。這樣既可解除患者對手術質量的顧慮,保證患者的權益,又可讓年輕醫生有充足的手術操作機會。

“患者們在解決方案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教學醫院、醫生還是媒體,都應參與對患者的宣教和溝通,讓患者充分理解教學醫院肩負承擔為國家培養年輕醫生的責任,而人人都有承擔和支持醫學發展的義務,是對子孫后代醫療條件的重要貢獻。”劉奕志說。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劉奕志:十年后,誰為我們拿起柳葉刀?》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