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Home > 醫學教育 > 人物專訪 > 陳潤生院士: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

陳潤生院士: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作者:陳潤生 2017-2-7

摘要: 自從精準醫學成為大眾熱詞以后,大家認為我們現在什么都可以精準,醫學很容易精準了,但是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可能引導新的產業的發展,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是現在才剛剛上路,才剛剛開始。因為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困難。 為什......



 

自從精準醫學成為大眾熱詞以后,大家認為我們現在什么都可以精準,醫學很容易精準了,但是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可能引導新的產業的發展,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是現在才剛剛上路,才剛剛開始。因為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困難。

為什么說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呢?我們的創新的機遇在哪里?我們的挑戰在哪兒?拿組學來舉一個例子。當前,在我們人類的遺傳密碼當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暗信息”,即人類的遺傳密碼目前我們能夠從規律上分析的只有一小部分,其他還不能分析的就是基因組當中的所謂暗信息。人類的基因組有約30億個堿基對,即大概有30億個遺傳密碼。如果在一頁紙上打印3000個遺傳密碼,100頁裝訂成冊,會有1萬本書;如果一萬冊書每本厚1厘米,那么我們的基因密碼書就是100米高。如果你全都讀懂了,你就能做到完全精準。但此前,集全世界的科學家之力,我們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但人類基因組的編碼序列約1億堿基對,只占到3%,而非編碼序列,除已知對基因起調節作用或參與染色體構建和功能活動的小部分外,大多數序列還不清楚。也就是說,迄今為止我們的遺傳密碼97%是暗的。因此,對整個非編碼RNA的研究,是基因組學當中的一個巨大的障礙。

進入21世紀,科學家提出問題,說這些我們還不了解的、占人類基因組97%的暗物質遺傳密碼,那是否有轉錄產物,是否有信息發放?這個結果是100%肯定的,這些非編碼序RNA和我們制造蛋白的那些基因一樣,每時每刻都在表達,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以腫瘤發病為例來說,現在臨床醫學用的所謂分子標記以及腫瘤所謂“靶向治療”的靶點,全是來自那3%,但有很多例子證明,非編碼RNA也和腫瘤的發病有關。就是說,我們還有一個97%與疾病情況有關的東西,迄今沒有那么融入到我們診斷治療的視野當中,這就是精準醫學面臨著組學的所謂的暗信息的巨大挑戰。

此外,精準醫學的基礎是組學大數據,包括組學和大數據都存在著挑戰。比如組學,我們很容易測量得到數據,但對數據的內涵大部分我們并不知道;同時,從大數據的挖掘本身也有很多問題,包括數據本身生物學含義的挖掘,包括數據樣本、數據集本身的缺陷等等,都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從另外一方面講這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對于未知數據的研究,了解一點,我們就可以推進一點,然后應用一點,從而推動整個精準醫學的發展。(本報記者彭科峰整理)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陳潤生院士: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