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陳竺在4月25日召開的“中國國際醫藥交易會暨醫院與
醫藥企業峰會”上疾呼,面對21世紀生命科學一日千里的發展前景,中國應該轉變觀念,大力加強生命科學研發、發展健康產業。
“對健康的投入不應該視為社會的消費性支出,而要作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性投資。健康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蘊涵無限前景,中國政府應該積極引導健康產業的持續發展,使之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8%左右,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陳竺說。
目前,健康產業僅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普遍超過15%,健康產業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例如,美國的健康產業約為1.5萬億美元,而中國只有400億美元。中國擁有的生物制藥企業達6000家,但規模小,研發力量薄弱,生產的藥品97.4%為仿制類藥物。
陳竺認為,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在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外,國家應該增加對健康產業、尤其是生命科學研發的投入,給予免稅等鼓勵性政策措施,改變不利于產業發展的現狀,比如審核程序復雜導致藥物研發周期漫長,在藥品
招標中唯“價低”是取等。
陳竺表示,中國在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測序等領域取得了矚目成就,同時,在新世紀的生命科學研究中也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巨大挑戰,而這將對整個國家的競爭力產生戰略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