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是“清明節”。農歷有曰 “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故名也。”清明時節最終實現了“由冬至春”質的變化。此時大自然到處是一派春色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天清氣明、桃花初開、楊柳泛青、草長鶯飛。這些都得益于“立春”的陽氣萌動,得益于“雨水”的春雨滋潤,得益于“驚蟄”的破土萌發,得益于“春分”的陰陽平衡。此時,人體氣血的運行也會順應春天這種陽氣升發、萬物復蘇的趨勢。因此,清明
養生應多做戶外活動,多與綠樹青草接觸,以求與自然同氣相通。那么清明里又有哪些養生運動呢?以下就介紹兩種簡單的養生運動方法。
1.放風箏
放風箏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到戶外放風箏,接觸戶外明媚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讓自己融人大自然,可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同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及強身健體的目的。
風箏在高空隨風飄忽、上下翻飛、左右搖曳,為使風箏保持穩定,大腦必須反應敏捷,正確判斷,及時調整。此時此刻,一切煩惱憂傷,可隨風飄逝。難怪一些醫學家又把放風箏的
健身方式稱為“風箏療法”,并將其用于治療抑郁癥、
神經衰弱、視力減退等病癥。此外,遙望高空隨風飄飛的風箏,能益眼力,防近視。許多腦力勞動者由于常看書、寫字,眼睫狀肌長期處于緊張收縮狀態,很容易疲勞。而遙望遠物時,睫狀肌松弛,眼內晶狀體呈現扁平狀態,有利于調節視力,消除眼睛疲勞,預防近視。
2.散步
清明節氣里,迎著輕柔的春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漫步于小河邊、林蔭旁,感受著與大自然互相交融的那份恬靜和悠然,既陶冶情操,又凈化心靈。
散步不拘形式,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時間的長短也要順其自然,應以勞而不倦為宜。散步時衣服要寬松舒適,鞋要輕便,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及拍打全身等動作,以利于疏通氣血,生發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