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每于春季重復頻繁,痛楚浮腫諸癥加劇,這是受春季天氣特色的立刻刺激,其奧妙在于“乍暖還寒,陽氣弛張”八字之間。 現代醫學探討覺得,從養生養身的角度講,春季宜保養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一般都比較怕冷,喜歡穿暖和一些,但要避免穿得過多,以免捂得過于嚴實而出汗。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每于春季重復頻繁,痛楚浮腫諸癥加劇,這是受春季天氣特色的立刻刺激,其奧妙在于“乍暖還寒,陽氣弛張”八字之間。乍者速也,還者回也,弛張者回旋重復也。如此變動盡快、重復無常,常常會使久染風濕痹痛之人防不勝防,沒有法子留意。
現代醫學探討覺得,從養生養身的角度講,春季宜保養風濕病。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被褥要干燥,輕暖。床鋪要平整。切勿在風口處睡臥。
2.洗漱宜用溫水,晚間洗腳,熱水應能浸及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鐘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
3.要按季節和天氣的變化來增減衣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一般都比較怕冷,喜歡穿暖和一些,但要避免穿得過多,以免捂得過于嚴實而出汗。天熱出汗時要避免電風扇直接吹風。出汗后要及時用干毛巾把皮膚擦干,衣服汗濕后應及時更換干燥衣服,避免受風。睡眠時不要貪涼,室內空氣應流通,但不要睡在:穿堂風"處。夜間有盜汗者,除內服藥之外,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敷于臍內。
4.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也不可滿不在乎,更不能情緒低落。要善于自制,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寬廣,愉快生活。
5.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個別關節可能完全不能活動,因而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甚至部分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為了防止這種不良后果產生,應該告訴患者,患病后即應使自己的病變關節盡可能處于正常功能狀態。茲列舉正常人關節的活動范圍如下,以供參考:
(1)掌指及指間關節各屈曲45°。
(2)拇指置對掌位。
(3)腕關節背伸30°,輕度尺側偏(即向外側偏移)。
(4)肘關節屈曲90°。
(5)肩關節外展45~60°,前屈30-45°,外旋15-20°。
(6)躁關節90~95°。
(7)膝關節屈曲5~10°。
食材勝于藥補。
每日服食適度的鴿子湯或雞湯、魚湯、羊骨頭湯,以溫養臟腑氣血。
痛風患者應節制飲食,防止過胖;避免進食高嘌呤飲食,如動物內臟(腦、肝、腎、心、胃及腸等)、羊心、胰、濃縮肉汁、肉脯、沙丁魚、酵母、鳳尾魚、鱈魚、馬哈魚、扇貝肉、咸豬肉、鵝肉、鴿肉、牛肉、野雞、雞肉、鴨肉、羊排、豬肉、兔肉、火腿、舌、牡蠣肉、蝦、大比目魚、酸蘋果、菜豆(腎形豆)、小扁豆、蘑菇或菌類制品、豆制品、青豆、豌豆、菠菜及花生等;嚴格戒酒;避免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受驚、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避免使用防礙尿酸排泄的藥物;多飲水(每日3000毫升以上),使24小時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進尿酸排泄。急性期發病患者要少量多餐,清淡飲食;慢性期患者雖然長期用藥導致胃腸不適,也要適當進食。總之,既要按時吃藥,又要按時飲食,否則光吃藥不吃飯或亂食暴飲,都會加重脾胃失調,影響營養和藥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