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抵制“神賜疾病”的謬說,被稱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著名醫家希波克拉底積極探索人的肌體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體液學說”。四體液理論不僅是一種病理學說,而且是最早的氣質與體質理論。他認為:物質是由水、火、氣、土組成的,而水和火是兩個基礎因素,火熱則干,水寒則濕,因此,水火通過熱寒干濕的各種混合構成萬物。人體是由不同特性的四種體液組成,即干熱的黃膽汁、干寒的黑膽汁,濕熱的血液和濕寒的粘液。它們混合的均衡性標志人體的健康程度,依飲食、運動、季節、年齡等因素發生變化。一旦體內的熱寒干濕發生某種紊亂,會引起某種體液從混合狀態中分離出來,產生與其相應的疾病。由此看來,食物的特性與人體的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這與我國的傳統醫學理論十分相似,如同某人得了熱性疾病,常用寒性的藥物和食物來治療一樣。因此,進行飲食
養生,必須首先了解食物的性狀、性能和制作方法。
古希臘人每談起飲食養生,總是與大便排泄情況聯系起來,這或許可以反映出上古時期,由于不合理的飲食,人們備受腹瀉和便秘帶來的苦惱,因此,這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他們養生的首要課題之一。當然,古希臘醫學養生理論,在現在看來比較原始。幼稚。但希氏的研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食物的性質和功能
1.谷類
大麥性寒,有濕有干,濕大麥的谷汁(濕性)可起通便作用。小麥比大麥性熱,養分大,通便作用卻較弱。但食后是否會產生便秘,也和制作面包過程中加水和烤制方法不同,產生不同效果。燕麥的寒濕特性不受各種加工的影響。黍類性干,易引起便秘,與鮮果混用,適于強體力勞動者食用。
2.肉類
牛肉增力,難消化易便秘。山羊肉較嫩,利便。豬肉比山羊肉能增辦,也利便,但豬肉濕性大,容易滯留于胃。馬肉和驢肉利于通便。狗肉使人增力也利便。鹿肉的利尿作用顯著,兔肉性干,不利便卻利尿。狐肉、刺猬肉利尿。
鳥類因沒有膀胱而腹熱性干。尤其是非水鳥類的斑鳩,鵪鵓、家鳩、雄雞、山鳩等都性干,但鴨、鵝等水鳥則性濕。所有禽蛋都有豐富的營養。
貝類,如江珧柱、紫貝、海螺、牡蠣等肉屬干性,其汁利便,特別是貽貝和海扇更有效,海葵、海鰩魚性最濕、利便。海膽蛋和蟹性濕,且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同時利尿。
3.飲料
葡萄酒性熱、干,營養豐富,在體內易生氣體,促進排泄作用。葡萄酒因種類不同(有紅、白,甜、酸,稀、濃之分),其性能和對身體的作用也不同。醋能促使體內熱性物質溶解吸收,易引起便秘。
4.蔬萊
大蒜性熱,有利于通大小便,對身體有益,但對眼無益。煮熟后食用,作用減弱。蔥頭對眼有益而對身體無益,它使身體產熱,不利通便。大蔥能使身體變濕而清熱,止燒心,有利通大小便的作用。蘿卜性烈,能溶化黏液,使體內濕潤。茴香性溫,易引起便秘,嗅它止噴嚏。芹菜有利大小便,根比莖效力大。甜菜引起便秘,但根的作用相反。南瓜性寒、濕,不利尿但利便。
5.水果
水果越新鮮,濕性越大,通便效果好。蘋果汁有鎮吐、利尿作用,嗅其味能止吐。甜石榴性熱、利便;酸石榴性寒。甜葡萄和葡萄干性熱,白葡萄有利便作用,未熟葡萄的汁有清瀉作用。梨性熱濕,利便。黃瓜利大小便。生無花果性濕、產熱、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