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Home > 健康生活 > 養生保健 > 中醫養生 > 五味淡薄令人爽

五味淡薄令人爽

來源:www.cpia.org.cn 作者: 2014-6-5

摘要: 飲食起居要“五味淡薄,令人神爽少病”。古代的養生家總結概括為早、緩、少、淡、軟五個字,早是晚飯要早吃,夜不滯積食物。清代的養生學家石成金也提出:食宜早,不可遲晚。食宜七八分飽,不宜過飽。...


夏季,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萬物繁茂,陽氣浮長。《內經》說在這個季節,人應“夜臥早起,不厭于日”,意思就是早睡早起,多到戶外活動。“使志無怒,使氣得泄”,形體氣息外泄,精神情志保持舒暢。

由于氣候炎熱,烈日當空,坐臥多,活動少,所以夏季里還是要多活動,多做些適合的運動。通過身體的代謝和循環排出熱量,調節體溫。

飲食起居要“五味淡薄,令人神爽少病”。古代的養生家總結概括為早、緩、少、淡、軟五個字,早是晚飯要早吃,夜不滯積食物;緩就是細嚼慢咽;少是少食多餐,七八成飽;淡是清淡,油膩厚味的東西少吃。清代的養生學家石成金也提出:食宜早,不可遲晚;食宜緩,不可粗速;食宜七八分飽,不宜過飽;食宜淡,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宜寒涼;食宜軟爛,不宜堅硬;食畢飲茶兩三口漱口齒。這和上邊提倡的不謀而合,大同小異。

夏天熱,出汗多,要多飲水,老年人更應該注意,《佛家養生秘集》也介紹寺僧們夏季都喝白開水,也以金銀花、菊花代茶,能清熱解毒明目。道家養生也要做到“口中少言,心中少事”,“口腹不節,生疾之由”。陶真人養生歌:“四時惟夏難將攝,伐陰在內腹冷滑”。在夏天更應當“安居靜處和心氣”,不食生冷和腐爛變質的食品。夏天里切不可貪吃冷食冷飲,老年人脾胃虛弱傷及脾胃不易治療。宋徽宗就是夏天貪吃冰食得了腸胃病而久治不愈的。古人說“腹中長暖者諸疾自然不至,蓋元氣壯盛也”,這是有道理的。

現代人度夏有了更先進的設備,電扇空調一應具備,但從養生的角度還是盡量少用。要想消暑度夏,首先,還是從自身的修身養性做作起,要做到心靜神定,不煩不躁,無內火而外熱難揚,平心靜氣感受大自然的涼爽。尤其是老年人,電扇、空調都不宜長時間的享受,調整心態,不煩不躁,避人工降溫,趨自然之涼。人工降溫不如綠色消暑,花圃、草地、竹林、水旁,近綠臨水那是天然的涼爽。杜甫的詩句“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陸希聲的“六月清涼綠如蔭,竹床高臥滌煩襟”都是這種感受。不能逞強沖冒寒暑,而是要“順四時運氣之和,自然康健延年”。

古人的養生實踐證明“冬不宜極溫,夏不宜極涼”,《養生約言》也強調“大汗勿遽脫衣,極熱勿令人扇”,“仲夏宜止聲色,薄滋味”。還要坐臥防賊風,冒涼風睡覺易患中風。這些都是從長期生活實際中總結出來的。特別對于老年人“體竭內陳,風邪易入,始初不覺,久而損人。故雖暑中,不可當風取涼,醉后操扇”。生活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為了乘涼,露天夜宿,或長時間的電扇不停,空調時久,圖一時痛快,往往落個口眼歪斜,面部癱瘓,悔之晚矣。古代養生家就有“夏患秋病”的實踐經驗,就是夏季的“外邪賊風中人”埋伏的病因。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五味淡薄令人爽》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