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冬月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臟保平安。人資飲食以養生,去其甚者自安逸。大寒與大熱,且莫貪色欲。
摘要:世人皆云:生命貴于運動。可見運動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但過度運動也足以為害致病,即勞大疫大,故動靜相宜方為人體健康之本。養神與養形是人攝生之大法,它為歷代人們所遵行,更值得今人研究探索,動靜兼修做到...
摘要:所撰《冷廬醫話》為后世稱道,書中不少觀點至今仍發人深省,卷一保生篇中提到的三種養生之術皆與道教養生有密切關系。咽津養生保生篇原文描述咽氣不得法,反足為害。文中陸以湉認為咽氣養生雖好,但咽氣不得法,反...
摘要:閑暇之際,翻閱元朝鄒鉉所撰《壽親養老新書》,書中有一首七養訣,訣曰:一者少言語養真氣。二者戒色欲養精氣。少言語養真氣 少言語是指說話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氣又叫正氣,人體各種機能活動以及抗病能力都...
摘要:中醫專家認為,自我診斷、自我治療要慎重。 中醫理療普遍興起的當前,許多年輕人選擇不吃藥,不上醫院,而是上網自我診斷,并網購中醫理療用品自我“治療”。然而,中醫治療也得“對癥下藥”,外行依葫蘆畫瓢的理...
摘要:病之成也,飲食俱廢,憂貽父母,醫禱百計。語出金元朱丹溪《飲食箴》釋文:生命的珍貴, 因為它是父母給我們的,可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傷害身體的人到處都是。人一生下來,饑渴的感覺就強烈地產生了,于是就有飲食的...
摘要:能甘淡薄,則五味之本自足以補五臟,養老慈幼皆然。保養說》釋文:《黃帝內經》提倡的謹和五味的觀點是讓我們飲食不要過度,不要偏嗜。那么應該怎樣才能謹和五味呢。上面一句話一語道出了真諦:飲食一是要清淡,二...
摘要:在不少人心中,一個人健康長壽與物質生活水平等因素有關,與道德品質應無關系。然而,從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道德良好的人與道德不好的人其健康及壽命截然不同。巴西醫學家馬丁斯對長壽老人經10年研究發現,凡長壽者...
摘要:現在鍛煉身體的活動和器械都很多,醫療也很發達,人的壽命普遍提高,可是古代處處都很落后,那時候的人怎么養生呢。南朝醫學家陶弘景說過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宋代文人沈存中說過:衣服勤洗浣,...
摘要:小區門口有個廣場,每天早上聚集很多人鍛煉身體。有個七十上下的老人吸引了我,他既不打球,也不跳舞、練拳,而是站在那里不停身上敲敲打打。有天,等老人敲打完畢后,我便湊上前去問他敲打對身體有何好處,老人笑...
摘要:立冬,代表著一年中冬季的開始,古語中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從這個節氣開始,萬物開始凋謝、伏藏,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人更是如此,為了給來年一個好的身體,從這個節氣開始,就要開始補冬,補冬可以先從...
摘要:養生的最早記載可見于《黃帝內經》,經后人不斷實踐發揮,才有順應四時之養生、五臟養生、情志養生、飲食養生、動靜結合養生等。歸結起來就是自然養生、規律生活。古今中外,健康長壽者養生之道千差萬別,但有規律...
摘要:佛家有佛家的養生標準。不管是忌食五辛、戒葷素食,還是過飽傷身、戒貪美味、酒亂心性等飲食傳統,都有一定的養生意義。佛家要求所有修行的佛家弟子都不能吃葷食及五辛。從養生角度上講,這五種食物可以起到殺菌、...
摘要:齋乃潔凈之務,戒乃節身之稱。齋戒》釋文:養生中所說的齋戒,不是僅僅吃蔬果素食而已,澡身也不是單單洗澡沐浴去除污垢的概念,而如人從受孕到成形,是仰仗呼吸天地之氣,吃五谷雜糧,來生成精血、充實形體而健康...
摘要:清代的劉一明,幼年學道,精于易理,他提出神室八法的練心養性之道。神室即指大腦,他認為大腦不老則智力不衰,生命之花就不會凋謝。神室八法歸結為八個字:剛、柔、誠、信、和、靜、虛、靈,剛是意志堅強,持之以...
摘要:賀敬之,因為賀敬之的名字是與當代中國詩歌發展史聯系在一起的,他在中國當代詩壇有著一席之地。賀敬之的創作旺盛時期是在五六十年代,已年近八旬的賀敬之回憶起當年的創作情景時,深有感觸地說:我年輕時也很輕狂...
摘要:歲,女皇帝武則天享年82歲,而乾隆則壽高89歲,是中國封建皇帝中的長壽之最。他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享受了數代同堂的天倫之樂。乾隆根據自身體會,總結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
摘要:孫樹椿:生于1939年,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科研究所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醫治病是調理陰陽平衡孫樹椿認為,把中醫二字理解為中國的醫學,...
摘要:蘇軾,號東坡,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還熱愛中醫中藥,潛心研習,造詣較高,對養生之道尤有心得,此外,還是位美食家,東坡肉流傳至 今。他雖然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遷徒多地,歷經...
摘要:在他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很多飲食保健方面的論述,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重視飲食保健孫思邈在古代那種戰亂頻繁物質貧乏的艱苦條件下,能壽超百歲,關鍵之一就是他非常重視飲食和保健。他在《千金要方...
摘要:康熙皇帝是清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締造者。康熙的一生可謂緊張忙碌,但在如此情況下,他竟能連續工作60年,直到晚年還是思路敏捷,身體強健,這促使我們努力去發現他的養生之道。康熙認...
摘要:孔子認為,人生的哲學,不在于榮華富貴,光宗耀祖,而在于實踐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仁人君子。孔子不提倡恥衣惡食。意為不能貪食,食得太飽,所以孔子提出的食不求飽也正體現了節食益壽的飲食觀點。食不厭...
摘要:《呂氏春秋》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著有《呂氏春秋》一書,書中有專論養生的篇章。他指出,自古富貴之人都想長壽,尋求什么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只能是水中撈月。為此,他提出了養生三患。意為有些富貴人家,大杯...
摘要:古往今來人們都非常注重養生,有的效仿外國人的養生方法,有的借鑒古人的養生秘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提出的四條養生秘方就頗有見地。這對于老年人來說有利于健康長壽,對于年輕人來說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
摘要:鄭板橋是清代著名書畫家、詩人,揚州八怪中的著名人物。蒲松齡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精通醫術和養生之道。他們二人不光在文學上成就斐然,而且對如何養生頗有見地。鄭板橋年逾古稀有...
摘要:蒲松齡非常重視養生,他配制了一種茶,叫蜜餞菊桑茶,成分有蜂蜜、菊花。最后,把蛙鳴石舉上幾十下。這塊形似青蛙的蛙鳴石,現擺在蒲松齡故居聊齋的案幾上。蒲松齡在漫長而艱辛的一生之中,很少生病,始終保持了充...
摘要: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作畫之余堅持鍛煉身體,故年近百歲之時,仍精力充沛,揮毫不止。白石老人的養生有獨到之處為:一七戒,二八不,三喝茶,四食之有道。七戒白石老人一生恪守保養身體的七戒。一戒飲酒白石老...
摘要:注重養生,不濫用補藥古之帝王,大多偏愛補藥,而康熙對補藥則有所戒。
摘要:國醫大師陸廣莘已84歲高齡,但仍一頭黑發、面色紅潤、聲音洪亮,而這些都得益于他自己獨特的養生方法。養生秘訣:吃得少吃得慢國醫大師陸廣莘的生活很有規律,一日三餐也很簡單。喝有嚼頭的粥常咀嚼可降脂降糖宋朝...
摘要:陸游在60歲左右時,因肝腎功能欠佳,且眼睛昏花,大夫建議他多吃些枸杞,為此他又作詩雪霽茅堂鐘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枸杞子性味甘、平,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效,有中藥紅寶石之稱。枸杞含有人...
摘要:李默然先生是我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李默然還主演過《日出》、《李闖王》、《八一風暴》、《花園街五號》、《報春花》、《夕照》等許多話劇和電影。我很注重早餐的營養,晚餐也很少吃肉,這樣的安排對老人尤為重...
摘要:陜西省耀縣孫家塬是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的故鄉。當地藥王廟前立有一面石碑,上刻孫思邈所作《養生銘》,其言誠諦,其理通達,果能信受奉行,自當百病莫侵。
摘要:作為中醫專業人士,在各種聚會我一直較受歡迎,因為無意中談論的養生方法都是大家的興趣點,聽得認真者甚至拿筆做記錄。對于養生的思考,一直充斥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今社會各界及多家媒體都推出養生欄目,非常...
摘要:彭祖是我國古代著名養生家,也是呼吸導引之術的創始人,為氣功養生的鼻祖,孫思邈在《干金要方》中就收錄了彭祖的導引方法。 一般做仙臥導引的時間,是以晚上9點到lO點為最佳。閉息即以鼻慢慢吸氣,吸滿后屏住呼吸...
摘要:詩人陸游精通醫學。在他近萬首詩歌中,有不少記錄了他三十多年的養生心得及懸壺生涯。甚至也可以這樣說,陸游的很多詩歌,其實就是治療疾病、保健養生的良方。養生如栽樹 保養元氣即護根養生如藝樹,培養要得益,...
摘要:他的長壽養生秘訣是:科學鍛煉及安排生活有方。 孔子生于春秋亂世之際,卻能享到73歲的高壽,其養生健身的秘訣是:知足不貪,食居慎節,愛好廣泛。 102歲高壽的陳立夫,總結出了48字的長壽養生秘訣:養身在動,養...
摘要:在講嬰兒飲食的書 中,通常講到菜泥這種食物。 進入老年之后,于光遠和毛澤東有同樣的飲食嗜好&mdash。毛澤東喜歡吃蒜泥,于光遠喜歡吃菜泥,還接連發表菜泥文章:《談菜泥》《再宣傳一下多吃菜泥食物》《為老年人...
摘要:他們的長壽經不但讓我們走出養生保健的誤區,還能讓我們堅信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對的。菠菜豆腐湯吃不出草酸鈣88歲高齡的胥受天是南京著名的中醫婦科專家,每天上午都堅持出診,有時一上午能看50位患者。胥受天一日...
摘要:氣功的歷史源遠流長,與中華文明史的發展相輔相成。氣功與諸多名人結下不淺的因緣,并深受他們的青睞。氣功的習練,不僅僅是維養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也為他們超于常人的成就作出了貢獻。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們是...
摘要:方怒不可食,不可太飽大饑。飲食欲相接而溫和,宜谷食多而肉食少,不宜食肉汁,忌寒濕物,食之令肌肉不生,陽氣潛伏,四肢怠惰之癥,疼痛沉重,時當濕雨則泄利,大便后有白膿血痢,或腸湃下血。上述意思大概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