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
1.以發熱為突出癥狀,常在39℃以上。
2.伴有畏寒,下腹部疼痛,惡露增多,色淡紅或暗紅,混濁有臭味。
3.嚴重者伴有昏厥、抽搐等。
4.伴有口渴,煩躁,面紅赤,舌紅干苔黃。
常用中成藥
1.邪毒熾盛型
發熱惡寒,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色紫黑如敗醬。有臭味,煩躁口渴,尿少色黃,大便燥結,舌紅苔黃。
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神犀丹,口服1次3克,每日2次。新雪丹,口服1次1.5-3克,每日2次。
2.血瘀型
寒熱時作時止,惡露不下或量少,色紫略有塊,小腹疼痛拒按,口燥渴而不欲飲,舌紫暗或有瘀點。
治宜:活血化瘀。
失笑散,口服1次6-9克,每日2次,黃酒或醋沖服;或以白芍15克,炙艾葉10克煎湯送服。加味益母草膏,口服,每次15克,1日2次。婦女
痛經丸、
婦科回生丹、益母丸、益母草膏、慈航丸均可供選用。
3.血虛型
產后失血過多,身有微熱,自汗,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腹痛綿綿,手足麻木,舌淡紅、苔薄白。
治宜:補氣養血。
八珍丸,口服1次1丸,每日2次,烏雞酒,口服每次30-60毫升,1日2次。白風丸,口服1次1丸,每日2次,早晚溫黃酒或白開水送下。玉液丸、口服1次1丸,每日2次。安坤贊育丸、當歸補血膏、養血當歸精等均可服用。
常用
西藥 1.氨芐青霉素1克、靜注,每4-6小時1次。
2.青霉素80萬單位,靜注,每4-6小時1次。
3.慶大霉素,1毫克/公斤體重/天,肌注或靜滴、一日3次。
4.卡那霉素,每天每公斤體重15毫克,肌注,分2次,每12小時1次。
5.頭孢菌素1克,靜注,每小時1次。
6.癥狀控制后改口服氨芐青霉素500毫克,口服每6小時1次。
7.若屬厭氧菌感染,可用林可霉素、氯潔霉素和滅滴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