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
1.疼痛:這是最突出的癥狀。輕者休息時減輕和消失,行走后復現或加重,形成間歇跛行;重者劇烈而持續,形成靜息痛,尤以夜間為甚,常使病人屈膝抱足而坐。
2.發涼和感覺異常:患肢發涼怕冷,以趾(指)端最明顯。并有針刺、麻木或燒灼
感。
3.皮膚色澤改變:皮膚顏色蒼白或紫紅色。
4.營養缺乏性變化:皮膚干燥、脫屑、較裂、汗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和
生長緩慢;小腿周徑縮小、肌肉松弛、萎縮;趾(指)變細。
5.壞疽和潰瘍:患肢趾(指)端發黑、干癟、干性壞疽、潰瘍形成。
常用中成藥
本病屬中醫脫疽范疇。可分以下4
型辨證治療。
1.陽虛寒凝型 癥見形寒肢冷,患肢疼痛,間歇破行,得暖則減,患處皮膚蒼白、發涼、枯燥,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舌淡苔白膩,脈沉細遲。
治宜:溫陽通脈,祛寒止痛。
可服:陽和丸、軟皮丸、右歸丸等。
2.氣滯血破型 癥見患肢青紫或暗紅,甚至變黑,可見瘀斑,五趾痛劇,夜間尤甚,皮膚蒼白,肌肉萎縮,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細澀。
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可服:血府逐瘀丸、復春片、毛冬青片、活血化瘀丸等。
3.熱毒蘊結型 癥見發熱口渴,尿黃便秘,患肢皮膚暗紅而腫,甚至紫黑色,潰爛腐臭,浸潤蔓延,筋骨暴露,疼痛劇烈,舌質紅,苔黃膩,脈洪數。
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可服:清血內消丸、大敗毒膏、毛冬青片等。
4.氣血兩虛型 癥見面容憔悴,身倦無力,汗出氣短,患肢微痛,肌肉萎縮,皮膚干燥,潰瘍久不收口,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宜:補氣養血,活血通絡。
可服:十全大補膏、人參養榮丸、通塞脈片等。本病初起未潰,可用沖和膏、紅靈丹油膏外敷。后期潰爛,可外敷生肌玉紅膏。
常用
西藥 1. 妥拉蘇林: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副作用有皮膚潮紅,心動過速,惡
心嘔吐等,嚴重時停藥。
2.煙酸: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
3.嬰粟堿:痛劇時服3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