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公布的《2016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顯示,2016年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635.86億元,同比增長9.92%;實現利潤總額3...即將發布
編輯說:價格越高藥效越好嗎?北京協和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師均表示,“健胃消食片”不能代替“干酵母片”,“乳酸菌素片”盡管功效相近,但對于不同的患者側重的治療重點不同,也不能一概代替。
“干酵母片”是助消化的一種常見藥,然而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了6家藥店卻只在一家藥店買到了該藥。利潤低成為多數藥店不出售“干酵母片”的主要原因,店員推薦的多為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價在15元以上的藥品。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干酵母片”的批發價為0.75元,售價為0.9元,而“乳酸菌素片”的批發價為5元,售價為28元。
價格越高藥效越好嗎?北京協和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師均表示,“健胃消食片”不能代替“干酵母片”,“乳酸菌素片”盡管功效相近,但對于不同的患者側重的治療重點不同,也不能一概代替。
現象
多家藥店買不到干酵母片
店員稱不賺錢
最近有市民反映,治療消化不良的干酵母片買不到了。
干酵母片是助消化的基礎藥品,每片0.2g,每袋80片規格的干酵母片市場售價為0.9元。北青報記者走訪了“康信達大藥房(四惠大廈店)”、“同仁堂(花家地分店)”,“健安福醫藥超市(朝陽北路店)”、“圣德永順大藥房”、“德仁堂大藥房”、“永安堂大藥房(宏仁堂藥店)”等多家藥店,僅在永安堂大藥房以9毛一包的價格買到了“天橋牌干酵母片”。
干酵母片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基礎藥品,為什么有這么多家藥店缺貨?北青報記者詢問“健安福醫藥超市”的店員,得到的答復是:“這么便宜的藥,廠家已經不生產了吧?反正我們進不到貨。”同仁堂和康信達藥店稱:“賣完了,還沒進貨。”
在永安堂大藥房,當北青報記者問是否有其他品牌的干酵母片供選擇時,店員說:“有賣就不錯了,現在哪個藥店還賣9毛錢一包的藥,都不掙錢。”
北青報記者瀏覽了貨架上功效相近的藥品發現,這些盒裝藥品的價格都在15元以上,而袋裝的“天橋牌干酵母片”則被放置于貨架底端。
調查
批發商:零售藥店進貨量在減少
果真如健安福醫藥超市所說的干酵母片“廠家已經不生產”嗎?北青報記者按照“天橋牌干酵母片”包裝袋上所注明的企業電話號碼,聯系了生產廠家“廣東五洲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答說:“我們沒有停產,也沒有減產,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正常生產。”而為何出售該藥的零售店減少,廠家回答:“可能是這個藥比較便宜,藥店覺得不掙錢吧。”
“天橋牌干酵母片”的北京地區批發商是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部分零售藥店的干酵母片進貨量在減少。“有些藥店已經很久沒有來進這個藥了,不知道是沒賣完還是賣完了沒來進貨。”負責朝陽區業務的九州通醫藥公司的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說,“我們賣給零售藥店的價格大概就是七毛五左右吧,前幾年零售價更便宜,去年開始還漲了一點。”
對于在藥店難買到“天橋牌干酵母片”,該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也很正常,畢竟利潤空間太低了,像我們代理的其他藥品,一盒的利潤都超過了干酵母片一箱的利潤。”
店員推薦藥物
利潤是干酵母片利潤153倍
事實真是這樣嗎?得知北青報記者來購買促進消化的干酵母片,藥店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推薦了不同品牌的促消化的藥品。健安福醫藥超市的店員向北青報記者推薦了售價為18元左右的“健胃消食片”,永安堂大藥房的店員則推薦了售價28元左右的“乳酸菌素片”:“這都是治療胃脹促消化的,如果還有點胃反酸的話,那就是腸炎,再配一個腸炎的藥一起吃。”
“9毛一袋的藥不掙錢”,那么28元一盒的乳酸菌素片呢?北青報記者聯系了“福曼醫牌乳酸菌素片”的生產廠家“山西淵源藥業有限公司”北京地區負責人宮先生,“每箱300盒,大概就是每盒5塊錢吧,要的多可以再便宜。”據宮先生介紹,該藥的建議市場零售價為28元,一盒能掙23元,藥店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再作調整。
售價9毛的干酵母片利潤有多少呢?北青報記者從“天橋牌干酵母片”北京的總代理批發商“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處得知,藥店進購一袋80片裝的“天橋牌干酵母片”的價格為0.75元,零售給消費者的價格是0.9元,每袋干酵母片帶給零售藥店的利潤為0.15元。
一袋80片裝的干酵母片,每袋利潤0.15元;一盒30片裝的乳酸菌素片,每盒利潤23元。這意味著,藥店賣153袋干酵母片得到的利潤,才等同于賣一盒乳酸菌素片的利潤。
觀點
其他推薦藥物不能代替“干酵母片”
售價9毛錢的藥,和售價28元的助消化藥,真的是越貴越好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張藥師對北青報記者說:"健胃消食片’含有山楂等,不能代替‘干酵母片’。”北京協和醫院的醫師表示,“乳酸菌素片”和“干酵母片”盡管功效相近,成分也相似,但對于不同的患者側重的治療重點不同,也不能一概代替。
從事一線醫藥營銷工作十余年的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負責人史立臣說:“因為利潤附加值太低,像干酵母片這樣的基礎藥品市場并不樂觀,據我所知目前有300多種基礎藥處于嚴重缺貨狀態。”
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但為何低價基礎藥品的壓力還如此大?史立臣表示:“盡管放寬了定價范圍,但出于多種原因,藥店還是不敢輕易調價。”
“推薦20多塊錢藥的算是好的了,有的藥店不賣9毛錢的干酵母片,賣的都是二百多塊錢的進口酵母片。”不僅如此,據史立臣介紹,還有部分“改頭換面”的基礎藥品,“在酵母片的基礎上增加一種‘硒’變身為‘硒酵母片’,就是為了能夠往上拉拉價格;還有‘啤酒酵母’,只因為發酵工藝不一樣,價格卻高了好幾十倍。”
上市企業的中報陸續公布,本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個股今年中報業績預計表現不錯。
醫藥、白酒、食品等大眾消費類個股長期被看做是A股防御性品種。而在經過了前期市場深度調整后,多數機構指出,未來投資要結合基本面和成長性。分析人士表示,從投資的角度看,優質的醫藥股存在繼續布局的機會。
藥價放開后
傳企業欲提價被約談
“6月1日開始發改委放開了全國大部分藥品價格,看上去充分交給市場了,但價格提升卻很難。”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正在嚴格監測市面藥價波動,避免出現企業和醫療機構借藥價改革之機亂漲價、亂收費現象,維護藥品市場正常價格秩序。
相關統計顯示,6月份我國藥品價格投訴舉報數量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四,舉報投訴共442件,環比增加6.25%。記者獲悉, 近期已有廣州本土藥企因傳出旗下多款明星產品不排除漲價可能性的消息,而遭有關監管部門約談。
“其實同質化程度高的仿制藥都不敢輕易提價,因為很可能丟市場份額;真正敢提價的要么是獨家品種,要么就是毛利過低的低價藥,或者是擁有口碑和份額、自認議價能力高的藥品,長遠來看,藥品作為特殊商品逐步放開價格,并不會帶來普漲行情,而更可能經充分競爭后帶來藥價下跌效應。”該觀察人士稱。
無論從政策面還是市場情況進行分析,藥企正在告別高利潤時代,要開始努力賺“辛苦錢”或靠含金量高的創新產品做“獨門生意”。
投資布局
國信證券分析師鄧周宇也表示,在大幅調整后,市場重回尋找安全邊際和重視基本面,建議聚焦業績確定增長的醫藥股,如中報可能高速增長的亞寶藥業、福瑞股份、華海藥業、天士力、康美藥業等。一些增長穩定,估值較低的個股如東阿阿膠、白云山、雙鷺藥業等在震蕩市中是防御性較強的個股。
掣肘
行業增速料回落至10%左右
業界預計今年行業增速將回落至10%附近。一位觀察人士說,醫保控費、招標壓價兩道關卡就足以讓不少企業“欲哭無淚”,尤其是臨床反饋稍差、價格過高產品,業績或大幅下滑。
“醫保基金支付壓力非常大,此前有關部門已反復強調要嚴控醫保費用,政府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藥價降下去,服務提上來。而對于藥企來說,醫保控費丟失的可能是量,招標殺價丟失的可能是價。所以營收、利潤要想保住都不容易,更別說增長。”觀察人士表示,同質化嚴重、替代產品多的化學制藥領域競爭將更激烈,擁有差異化核心優勢且受市場肯定者或能避免被波及,甚至實現放量增長。
業績
整體業績增速放緩
在整體業績增速放緩中,仍然有不少上市藥企業績表現出色。總體上看,生物醫藥股攻守兼備的作用仍然存在,且二季度基金等機構持股已向醫藥股傾斜。因此,經過調整后,為不少優質個股帶來新的布局機會。
記者從同花順系統提取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共有104家生物醫藥類個股發布半年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和扭虧等報喜類公司數量有65家,占比為62.5%。其中,上海萊士、雙龍股份、吉林敖東、海普瑞等業績增幅都有望超過100%。已經披露中報業績的沃華醫藥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雖然只有3828.42萬元,同比增幅達691.70%。
投資分析
一位長期跟蹤醫藥板塊的券商分析師認為:“由于中國醫藥企業非常多,雖然總體上盈利放緩,但多數上市公司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有自己獨特的產品,有政策支持的企業。”
平安證券分析師鄒敏指出,從歷史上看,市場深度調整之后,正是戰略性布局優質醫藥股的好時機。
新藥研發企業
迎“大考”
廣州日報訊 (記者涂端玉)本報記者昨獲悉,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一紙“自查令”引波瀾,其要求各藥企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業界認為此番藥企內部自查將動靜不小,尤其是新藥研發多的上市公司如華海藥業、海正藥業、恒瑞醫藥、國藥一致等或迎來較大考驗。
據悉,列入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品種清單的共有1622個受理號,其中進口的有171個,新藥948個,已有國家標準503個,中藥共237個。按照自查受理號數量,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是:華海藥業、恒瑞醫藥、國藥一致、魯抗醫藥、海正藥業、雙鷺藥業、上海醫藥、復星醫藥、科倫藥業、中國醫藥。但就資本市場而言,以上多只個股昨出現飄紅景象,或不懼此藥企“自查令”。
據悉,該“自查令”要求企業在8月25日前上交自查電子版報告或撤回申請,并視情況開展飛行檢查。藥品審評過程中,發現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冊申請不予批準。包括:(一)拒絕、逃避或者阻礙檢查或者毀滅證據的;(二)臨床試驗數據不能溯源,數據不完整的;(三)真實性存疑而無合理解釋和證據的;(四)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對核查中發現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的相關申請人,三年內不受理其申請。(廣州日報)
十幾萬人民幣就能“永葆青春”,讓大牌明星展現“不老傳奇”的神秘療法……最近幾年,到瑞士打羊胎素成為國內某些富人不惜千金尋求抗衰老的秘方,也成為瑞士某些醫療機構吸引中國主顧的招牌。、
羊胎素究竟為何物?是否有傳說中的青春常駐功效?有沒有健康風險?隨著瑞士醫療監管部門日前一紙禁令全面封殺羊胎素療法,天價羊胎素“美容、抗衰老、葆青春”的謊言被揭穿。
羊胎素療法的神話
俗稱的羊胎素療法,實際是上世紀30年代瑞士醫生保羅·尼漢斯研發的活細胞療法。它將從羊胚胎、羊胎盤中提取的活細胞溶于生理鹽水給患者注射,以期達到重新注入活力及抗衰老的功效。某些情況下,這種活細胞療法還被宣傳為是偏頭痛等慢性疾病或癌癥的代替療法。經過幾十年演變,目前該療法的趨勢是使用含有冷凍或干燥的羊胚胎細胞、細胞碎片或細胞提取物等。
羊胎素療法究竟有何“神奇”之處?洛桑的“萊蒙湖醫療美容中心”在其宣傳資料中說,接受該中心活細胞抗衰老回春療程后,“皮膚有明顯的變化,整體膚色改善,明亮有光澤,色斑變淡,皺紋減少,變得有彈性”。
不僅如此,該中心稱經過“內外兼修完美的治療”后,客人均顯示記憶力和注意力明顯提高,增加深度睡眠的質量,身體的防御能力變得更強,新陳代謝轉好,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活絡……甚至稱:“結果顯示,此項治療還能提高性功能,對于長期嘗試想要孩子的夫婦來說,女方更能成功懷孕。”
然而,有經歷過“羊胎素療法”的人對記者表示,花了十多萬人民幣的費用后,不僅未能更美麗、更年輕,還出現了嗜睡等副作用。
利潤驚人的“產業鏈”
瑞士日內瓦或蘇黎世國際機場時常可見舉著某羊胎素診所招牌接機的工作人員,迎接中國來的主顧。據稱,一些大牌明星是羊胎素療法的常客。
在一些羊胎素診所或醫院,要價驚人的全套療程還包括簽證、機票、機場接送等額外服務。在這些診所或醫院內,奢華裝修及服務是必備,而不少中國客人多的療養院甚至提供中餐。
服務如此“貼心”與其背后的利潤不可分。業內人士透露,如果中介或代理商與診所、醫院簽訂合同,介紹1名客人的提成即可高達10%至20%。以價格17萬人民幣的基本療程為例,中介或代理的提成可高達3萬人民幣。中介就能提成這么多,其背后的利潤到底有多高?
更有甚者,某些商人在湖光山色的阿爾卑斯山度假勝地租個湖畔別墅,雇幾名醫生、護士及接待人員,每位顧客每個療程十幾萬元的羊胎素美容生意就能開張。在瑞士羊胎素產業中心沃州及瓦萊州,高級酒店內設美容院做羊胎素生意的也不少。
監管機構終于叫停
今年3月末,瑞士聯邦衛生部和藥物監管局發布聯合公報說,瑞士醫院及私人診所長期推出的活細胞療法(羊胎素)受到中國、俄羅斯和中東旅客青睞,但此類療法使用的產品未經許可并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
瑞士醫藥監管機構強調,截至目前從未批準任何使用活細胞療法的產品許可或其他相關許可,相反這些監管部門警告:“活細胞療法的有效性未經科學證實,健康風險卻早已顯現,這一療法可能導致過敏、注射處膿腫、血液感染甚至是動物病原體傳染。”
羊胎素是否真有保持青春的神效?瑞士藥物監管局新聞發言人彼得·巴爾茲利對新華社記者說:“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活細胞療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這也是禁止使用該療法的原因。”
監管部門明確指出:“所有從事生產、進口、配銷或使用非法羊胎素產品的醫院及從業人員必須停止此類活動或立即申請相關執照或批準,對部分違法醫院及個人,瑞士藥物監管局已提起刑事訴訟。”
“在2010年前,某種形式的活細胞療法在瑞士還屬于合法,但法律已做出修改,今天無論將活動物細胞還是細胞精華注入人體都是非法,”巴爾茲利說。
在瑞士監管部門明令叫停羊胎素美容后,記者致電某提供羊胎素治療的療養院,得知該機構仍提供口服羊胎素療法。其工作人員瑪麗婭說,目前該機構基本療程的價格仍為26770瑞郎(約合人民幣17.3萬元)。她一再強調,與某些酒店內非法注射羊胎素不同,該機構使用的是“合法的口服療法”。
針對羊胎素口服是否合法的問題,巴爾茲利明確表示,部分瑞士診所聲稱使用的是合法的抗血清藥片,這一基于動物細胞(馬血清)研發的藥物雖從科學上證實可防止器官、骨骼及關節等出現問題,但這并不是抗衰老治療。
淮南警方昨日透露,經過一年多偵查,該市警方打掉一個以我省定遠縣為售假源頭,下線遍及淮南100多人的銷售假鹽犯罪團伙。據了解,該團伙用工業鹽冒充食用鹽銷售,利潤高達十倍,該案甚至驚動公安部。
一袋假鹽牽出鹽販子
淮南鹽務管理局執法人員介紹,去年7月份,該局在轄區鹵菜作坊、牛肉湯店等處檢查時,發現2.5公斤包裝的假冒迎客松牌食鹽。使用這袋鹽的商戶稱,他是從該市泉山菜市場賣干貨的商販蔣某處購買的,價格比超市便宜。
2.5公斤疑似假鹽送檢測后發現是無碘鹽,水溶性雜質非常高,結果出來后,該局成立專案小組暗中調查。去年11月,該局在淮南黑泥洼一家小超市發現500公斤工業鹽,鹽務部門向淮南警方報案。該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三大隊大隊長陳文武介紹,經鑒定這批鹽氯是典型的化工原料鹽,人食用后重者可中毒死亡。初步偵查涉案人員較多,案件逐級上報至公安部。
跟蹤一年挖出源頭
淮南公安、鹽務部門聯手偵查,監控發現蔣某夫婦一般凌晨4點起床,5點鐘從外面拉一大袋鹽回來,用黑色小塑料袋分裝好銷售。
經過20多天的蹲守發現,給蔣某送貨的人是胡某,胡某曾是鹽業公司經銷大戶,偵查人員跟蹤發現,胡某在淮南姚家灣、趙店均有倉庫,胡某雇人在倉庫中將100斤包裝的工業鹽分裝成5斤的小包裝銷售給下線蔣某等人。
去年12月份,一輛牌照為“皖MZD018”的面包車給胡某送貨,在一倉庫交貨后,送貨兩男子在公園南門附近吃牛肉湯,偵查人員靠近發現,其中一男子張某是4年前曾被處罰打擊過的人員,原來張某就是售假源頭。
兵分兩路摧毀團伙
胡某供貨的大編織袋上為英文標注工業用鹽。執法人員介紹,這種鹽主要用于洗滌、造紙、紡織等工業生產,根本不能食用。偵查最終鎖定定遠縣永康鎮張某為銷售源頭、淮南胡某分包分銷、淮南泉山菜市場蔣某等批發零售的銷售鏈條,加上各人下線,總共形成100多人的犯罪團伙。
偵查人員到達永康鎮,發現張某有四五處存放私鹽的倉庫。今年8月9日,偵查員兵分兩路,一路確定胡某貨已裝車,于是在前方收費站將其攔下人贓俱獲,另一抓捕組將張某拿下,從其家中、倉庫中繳獲大量假鹽。鹽務執法人員介紹,加碘的合法食用鹽進貨價格幾千元一噸,而工業用鹽的價格才幾百元一噸,相差十倍的利潤正是張某團伙鋌而走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