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痢疾

+ 關注 ≡ 收起全部文章

痢疾漲肚子怎么辦

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和發熱等癥狀。而其中漲肚子是痢疾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那么,應該如何應對痢疾漲肚子呢?

一、飲食調理

痢疾患者在漲肚子的時候,飲食調理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飲食的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和清湯等,以減輕胃腸的負擔。此外,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防脫水加重漲肚子的癥狀。可以選擇白開水、淡鹽水或者鮮榨果汁等清爽飲品,保持水分平衡。

二、適當休息

痢疾患者在漲肚子的時候,身體會感到疲憊和虛弱。因此,適當休息對于恢復身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選擇躺下來休息,放松身體,減輕漲肚子帶來的不適感。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以減少傳染和疾病的擴散。

痢疾漲肚子怎么辦

三、藥物治療

當痢疾漲肚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可以考慮適當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治療痢疾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止瀉藥和抗炎藥等。但是在使用藥物治療之前,應該咨詢醫生的建議,遵循醫生的用藥指導,并且堅持完成整個療程。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以考慮使用中藥或者民間傳統的治療方法,如吃蔬果、喝中藥茶、熱敷等。

痢疾漲肚子怎么辦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理、適當的休息以及藥物治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緩解痢疾漲肚子的癥狀。然而,為了避免痢疾的傳播和擴散,我們應該注意日常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飯前便后洗手、避免生吃海鮮等易造成感染的食物。當出現痢疾的癥狀時,及時就醫并進行正確的治療,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日期:2023年12月1日 - 來自[健康快訊]欄目

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怎么辦

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怎么辦

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需要及時處理。在處理此類情況時,家長需要采取正確的措施來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一、維持適當飲食

在處理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的情況時,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飲食。首先,要保證孩子充分飲水,以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其次,要避免給孩子吃油膩和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和油炸食品。可以給孩子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粥、米湯等,以幫助恢復腸道功能。

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怎么辦

二、尋求醫生幫助

在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及時求醫。醫生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病情,給出正確的治療方案。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醫生可能會給孩子開一些抗生素或者其他藥物來治療痢疾。此外,醫生還可以給家長一些建議,比如如何正確飲食、如何預防痢疾等。

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為了預防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的情況發生,家長和孩子需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后和接觸污染物后。其次,要保證食物的安全,并妥善保存食物,避免食物腐敗變質。此外,要避免孩子與痢疾患者接觸,以免病菌傳播。

總結起來,小孩痢疾拉肚子有血需要家長及時處理。適當的飲食、尋求醫生幫助以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處理此類情況的關鍵。家長應該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以確保孩子能盡快康復并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衛生教育,以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日期:2023年11月30日 - 來自[健康快訊]欄目

紅色痢疾肚子疼怎么治

概述:紅色痢疾肚子疼是一種常見的腸道感染疾病,主要癥狀包括腹痛、腹瀉、發熱等,給患者帶來不適和痛苦。針對紅色痢疾肚子疼的治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生活調整、藥物治療和預防措施。

一、生活調整

患者在發現肚子疼的癥狀后,首先需要進行生活調整。包括:

紅色痢疾 肚子疼 怎么治

1.休息:增加休息時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抵抗力與自愈能力。

2.飲食調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新鮮、不干凈的食物;多飲水,補充水分,防止脫水;適量攝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食等。

3.纖維攝入:增加蔬果及纖維食物攝入,有助于腸道蠕動,緩解肚子疼的癥狀。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紅色痢疾肚子疼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藥物包括:

1.抗菌藥物:醫生根據病情可以選擇使用適當的抗菌藥物,用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減輕腸道感染癥狀。

2.止瀉藥:如果腹瀉癥狀較為明顯,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止瀉藥物,如酚酞、洛哌丁胺等,以緩解腹瀉和肚子疼。

紅色痢疾 肚子疼 怎么治

3.抗炎藥:在紅色痢疾肚子疼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適量使用抗炎藥物,如布洛芬等,以減輕腸道的炎癥反應。

三、預防措施

預防是重要的環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預防紅色痢疾肚子疼的發生:

1.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預防病原菌傳播。

2.飲食衛生:食用熟食,避免生肉生魚等不潔食品。果蔬要徹底清洗消毒后再食用。

3.避免飲用生水:飲用水要煮沸消毒后再飲用,避免生水感染細菌。

4.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選擇新鮮、健康的食物。

綜上所述,針對紅色痢疾肚子疼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還應進行生活調整,包括休息、飲食調節和纖維攝入。同時,預防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個人衛生、健康飲食和避免飲用生水都有助于預防該病的發生。在治療紅色痢疾肚子疼過程中,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囑咐和藥物使用說明,以加速康復并減輕癥狀。

日期:2023年11月28日 - 來自[健康快訊]欄目

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怎么辦

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怎么辦

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腸胃疾病,給孩子及家長帶來很大困擾。如何應對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成為家長們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識。本文將從食物調理、水分補充和醫療干預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食物調理

在孩子拉肚子的時候,飲食調理非常重要。首先,給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湯、粥類、蒸雞蛋等。避免給孩子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其次,要保證孩子每天攝入足夠的營養,可以適量添加一些新鮮的蔬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還要避免給孩子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

二、水分補充

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怎么辦

拉肚子會導致孩子失水,所以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給孩子喝些開水、清湯或電解質水會有助于補充體內水分。此外,還可以給孩子喝些含有鹽分和葡萄糖的水,以幫助恢復體力和體液平衡。盡量避免給孩子喝果汁或碳酸飲料,這些飲料可能會刺激腸胃,加重腹瀉癥狀。

三、醫療干預

如果小孩的拉肚子狀況持續超過3天,或者伴有其他嚴重癥狀(如高燒、持續嘔吐等),建議家長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給孩子開一些抗生素或其他對癥治療的藥物,以幫助緩解癥狀和控制病情。同時,家長在孩子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服藥,并注意孩子的飲食和休息,以提高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家長在小孩啦拉肚子變痢疾時可以從食物調理、水分補充和醫療干預三個方面進行處理。調整食物,保證飲食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營養,避免刺激腸胃。及時補充體內水分,幫助孩子恢復體力和體液平衡。在必要時,及時就醫求助醫生,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希望通過家長的認真調理,孩子能夠盡快康復。

日期:2023年11月16日 - 來自[健康快訊]欄目

家長勿亂用止瀉藥

夏季來臨,不少市民會患上各種急性腹瀉,尤其是抵抗力較差的孩子更容易中招。記者了解到,炎熱的天氣,易使細菌、病毒大量繁殖,細菌性痢疾成為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相關醫生表示,小孩若患上細菌性痢疾,家長切勿亂用止瀉藥,否則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同時要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

記者 黎國堂

細菌性痢疾宜泄不宜止

近日,記者走訪城區多家醫院了解到,自進入夏季以來,小孩因腹瀉前來就診的人數有增多的趨勢,記者采訪兒科醫生時了解到,雖然目前因腹瀉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以輕癥為主,但是進入7月份,細菌性痢疾要引起市民的警惕,尤其是小孩。“細菌性痢疾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按往年的經驗看,小孩患上夏季細菌性痢疾的幾率會增加,家長需要留意。”市二院急診科副主任任文津說道。

記者采訪多名兒科醫生了解到,細菌性痢疾是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夏季多見,夏天高溫潮濕,蚊蟲肆虐,病菌繁殖速度快,食物、水等容易受到污染,再加上兒童的飲身體免疫力低,腸道抵抗力弱,自我保護意識差,種種因素都易導致兒童感染細菌性痢疾。

“吃了不衛生的食物和接觸了帶細菌的玩具是兒童患細菌性痢疾的主要原因。”任文津表示,細菌性菌痢的患者會出現突然起病,發熱、嘔吐、腹痛、腹瀉,排膿血樣大便等癥狀。

“當患上細菌性痢疾的孩子出現腹瀉等癥狀時,我碰到過很多家長都是以為小孩是得了腸胃炎,就給孩子吃清淡的食物,然后讓孩子服用思密達等止瀉藥,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任文津說,“細菌性痢疾病人可通過排便,將腸道內病菌及細菌毒素排出體外,腹瀉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如果過早的應用止瀉藥,病人體內的病菌及毒素不易排出體外,細菌大量繁殖,毒素大量被腸道吸收,只會使病情惡化,病程延長。”

醫生:慎防病從口入

任文津認為,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不是以止瀉為主,治療的原則是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特別是兒童,嚴重者可出現高熱、驚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若孩子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最好前來醫院就診。

此外,多名兒科醫生表示,在夏季預防細菌性痢疾,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是預防疾病的關鍵,市民應盡量做到當餐加工、當餐食用,如進食剩菜,則需二次加熱并要徹底熱透,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凈,食用的餐具要徹底消毒。

“夏季是細菌性痢疾的多發季節,往年都有很多小孩因為吃了不干凈的水果而患上此病,家長應該及早提高意識,做到有效預防細菌性痢疾的發生。”任文津認為,在平時,家長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吃腐敗變質與不潔的生冷食品。另外,由手將病菌帶入口內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徑。因此,便后飯前要徹底清洗雙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習慣。同時,家長應加強孩子的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增強體力,提高抗病能力。



日期:2015年7月30日 - 來自[保健常識]欄目

研究稱美國診所存在致命痢疾病菌 或導致傳染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外媒報道,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一種通常在醫院生存的致命痢疾病菌,如今在醫生診所也有發現,許多人是在看家庭醫生和牙醫后,染上致命的艱難梭菌。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2011年在十個監測地點的觀察結果顯示,當年的感染人數約是453000人,其中29000 人死亡,80%的死者是年逾65歲的老人,最易感染的人群是老年人、白人和婦女。

CDC表示,感染病菌的人數增多,而且大多是在診所感染。2011年有15萬從沒上過醫院的人,卻染上這種痢疾病菌,其中82%的人在確診前12周到過醫生診所。

研究人員對俄亥俄州的醫生診所進行檢查后發現,七個診所中有六個找到這種痢疾病菌。CDC表示將展開新的研究,以便對全國的診所感染做出評估,查出民眾的感染渠道。

CDC說,民眾在看完醫生后要用肥皂洗手,因為光用酒精消毒不能洗掉這種痢疾病菌。病患在醫生開抗生素的處方藥時,應更謹慎地詳詢醫生。

因為病患在診所由醫生開的抗生素處方,逾半數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但CDC認為,抗生素使用過多,沒有必要。一些強力抗生素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能把體內抵御痢疾病菌的好細菌殺死。通過合理開具抗生素和加強診所的衛生條件,即可減少感染此致命病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專家說,病患如果確實需要醫生開抗生素,不必開強力抗生素,效力只要可治好感染即可,服藥時間也要盡可能地短。

 

日期:2015年2月28日 - 來自[流行病與傳染病]欄目

科學家證實痢疾變形蟲能吃掉活腸道細胞

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變形蟲)能通過咬食和吞掉細胞碎片攻擊人類腸道,并在發展中國家引發致命腹瀉。4月10日的《自然》雜志報告了它們吞下腸道細胞的過程,或將對治療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提供新目標。

溶組織內阿米巴帶來的感染會導致嚴重組織損傷,出現腸道潰瘍或膿腫,但人們之前并不清楚溶組織內阿米巴是如何殺死細胞的。曾有人認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是先殺死細胞再將其吞下的,但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William Petri及研究團隊得出了相反結論。他們使用實時顯微鏡成像,用鏡頭記錄下了痢疾變形蟲一口口咬食活著的人體細胞的過程,并且證明了這一過程才是殺死細胞的關鍵。他們還發現溶組織內阿米巴會在活細胞上咬很多口,這意味著細胞的死亡很可能來自于由此帶來的損傷累積;一旦細胞死亡,痢疾變形蟲就會和細胞分離,再有效地把死去的細胞吐出來。

科學家之前在免疫細胞之間也發現過小口咬食的現象,名為胞啃,不過這次發現的這種小口咬食現象是第一次在宿主—寄生蟲互作現象中發現的。研究者同時展示了通過抑制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一些分子過程可以阻止阿米巴吃掉腸道細胞從而避免細胞死亡,這對治療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可能有所幫助。

日期:2014年4月11日 - 來自[技術要聞]欄目

PNAS:一種痢疾菌的基因組進化

科研人員對痢疾菌宋內痢疾桿菌(Shigella sonnei)進入越南人群并且在15年的時間里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組進行了高分辨率觀察。Stephen Baker及其同事對宋內痢疾桿菌的263個分離株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種細菌每年造成超過1.6億個痢疾病例和與其相關的100萬人的死亡。

自從16世紀在歐洲出現以來,宋內痢疾桿菌已經產生了耐多藥進化枝,稱為全球III型,如今它是全世界地方流行痢疾的許多地區的主要的痢疾病因。這組作者在15年的時間里從越南多家醫院治療的病人身上獲得了宋內痢疾桿菌的分離株,這些分離株只有兩個屬于大流行全球III型進化枝。這項分析揭示出宋內痢疾桿菌在20世紀80年代傳入越南之后經歷了多個變化。越南某些地區的細菌種群積累了促進發病機理的突變,被這些細菌復制和在地理上擴散的時候保留了下來,逐漸成為了當地宋內痢疾桿菌的遺傳固定組成部分。這組作者說,這項研究就一種人類病原體在一個新的人類人群立足過程中的的微進化提供了見解。

日期:2013年10月7日 - 來自[流行病與傳染病]欄目
共 28 頁,當前第 1 頁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