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Home > 求醫問藥 > 專家門診 > 名家醫案 > 跟師路志正教授日記(四)——疑難病從調理脾胃入手

跟師路志正教授日記(四)——疑難病從調理脾胃入手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石瑞舫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醫院 2010-1-14

摘要: 路老以善治各種疑難病癥聞名,在各種疑難病的治療中尤重視調理脾胃。凡是疑難重病或者慢性虛損病人,脾胃功能多已虛弱或胃氣大傷。所以他臨床對于各種疑難病慢性病頗重視從調理脾胃入手。...


  路老以善治各種疑難病癥聞名,在各種疑難病的治療中尤重視調理脾胃。他對周慎齋“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之中”之說頗為贊許。他認為“人身以胃為總司,其用煩雜,其位重要,凡內外諸病無不歸之于胃”。凡是疑難重病或者慢性虛損病人,脾胃功能多已虛弱或胃氣大傷。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又是治療用藥,藥物吸收運化發揮作用的途徑。因此保證脾胃功能正常往往是疾病治療的關鍵。所以他臨床對于各種疑難病慢性病頗重視從調理脾胃入手。

  今天有一位河南籍的患者,慕名專程來找路老看病,患者面色晦暗、青黃少澤、形體消瘦、兩目乏神、鞏膜輕度黃染,一看就是重病,我不敢怠慢,仔細詢問病史。主訴:2008年秋患感冒、咳嗽,經治療緩解后出現現在癥狀。診見四肢無力,納呆,伴有失眠多夢,夜尿頻,舌體略胖,質暗,苔薄黃,脈虛弦小數。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返流性食道炎。1989年因流行性出血熱引發腎功能不全史。素有貧血病史,血沉86mm/h,C反應蛋白增高,尿中見酮體。患者輔助檢查報告單未帶,我懷疑是慢性腎病,但是沒有明確診斷,我看后比較頭痛,感覺癥情復雜,涉及多臟腑,虛實兼見,寒熱錯雜,不知道從何下手,孰輕孰重,是應該先調脾胃,還是先治腎。路老一邊診脈,一邊看著病人面色、神態,然后寫出治法:疏肝和胃,運脾益腎。方藥:

  1.五爪龍30克,西洋參(先下)10克,竹節參12克,青蒿15克,郁金12克,炒蒼術12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當歸12克,桂白芍12克,焦三仙各12克,石斛12克,制鱉甲(先下)15克,山萸肉15克,芡實12克,懷牛膝12克,生龍牡各30克。

  2.茶飲方:竹節參12克,黃精12克,炒薏苡仁30克,八月札12克,玉米須30克,蓮須8克,生谷麥芽各30克,佛手9克,枸杞10克。

  兩方配合,從肝脾腎入手,扶正祛邪,考慮到患者病程較長,且素有胃疾,恐不勝藥力,所以又多加和胃運脾之品。觀路老遣方,用藥平和,照顧全面,不愧被中醫界的“雜病圣手”。

  另一患者,周身乏力2年余來診,患者為武術教練,自述運動過量,長期居住潮濕,感受濕氣,漸覺胸悶氣短,口干,畏寒,頭暈,排尿無力,大便黏滯不爽,日3次。面色晦暗,舌暗胖,苔薄白,脈弦滑小數。西醫檢查:逼尿肌無力。路老讓一位學生擬定處方,學生認為證屬脾虛氣陷,濕濁阻遏,清陽不升,給予張錫純的升陷湯加減: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麥冬10克,瓜蔞15克,薤白15克,黃連8克,澤瀉15克,土茯苓20克,太子參20克,生龍骨30克,甘草6克。路老看后說:方子思路正確,但是有些藥物需要調整。其一:柴胡起到升提中氣的作用,用量過大,改為6克;其二加半夏12克,豁痰燥濕,并與瓜蔞、黃連,共同組成小陷胸湯,與瓜蔞、薤白共同組成瓜蔞薤白半夏湯寬胸宣痹,化濁降逆,使胸陽得展,陰霾自散;其三,加炒枳實15克,行脾滯,導濕滯下行,使濁降清始升。雖然簡短幾句話,使這張處方靈活了許多,補而不滯,令我受益匪淺。(本文指導:范道長 山東省東明縣中醫院)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跟師路志正教授日記(四)——疑難病從調理脾胃入手》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