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
保健品企業數量上遠多于
醫藥企業,但主要還是以小企業為主,很難管控,產品質量也沒有扣上安全帶。為此,國家食藥監總局開始對保健品行業進行重點整治,各地也展開了查處行動,預計保健品市場將經歷一段高頻整頓。
頻繁整頓
近日,河北唐山食藥監局在全市范圍內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保健品店”清查整治工作,整頓和規范“保健品店”食品(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經營。其實,唐山食藥監局并非首個開啟保健品市場整治的部門。今年以來,包括北京和廣西在內的多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展開保健品流通領域的整治行動。
據了解,我國保健品市場持續擴大,市場規模已增至2015年的4500億元。與此同時,虛假宣傳、質量安全等問題造成的市場亂象層出不窮。制作銷售假保健品、在保健品中摻入
西藥、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藥品等情況屢見不鮮。
繼去年頒布“史上最嚴藥物
臨床試驗數據自查令”之后,保健品行業從生產到流通領域被重拳整治。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點抽檢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的通告》,通告涵蓋了40家保健食品企業,其中不乏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養生堂子公司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
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意味著保健食品的管理辦法從此前的單一注冊制變為注冊與備案相結合,提倡生產企業自律。
范圍擴大
記者梳理發現,國家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主要來自兩方面:非法添加以及虛假宣傳。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保健品行業整頓重點依然會放到這兩個方面,未來整治還會擴大到保健食品經營許可資質、產品質量安全、廣告宣傳、互聯網經營和違法推銷等。
過去,沒有太多束縛的保健品行業亂象叢生。2011年,江蘇省食藥監局公布12種保健食品被檢出非法添加藥物成分;2013年,安徽食藥監局查出13種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酚酞、他達拉非、西地那非或西布曲明這些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藥物成分;2015年廣東省食藥監局公布25批次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被查處。
在虛假宣傳方面,2013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對陜西仁康藥業、上海德豐堂生物科技、北京健都藥業等32家出現嚴重
違法廣告的保健食品證件持有企業(人)進行行政告誡;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對北京佰益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珍生康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產的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內容均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或擴大適宜人群范圍等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進行通報。
持久監管
“目前我國保健食品生產行業的批號持有企業有2500多家,產品批文1.5萬多個,市場上的保健產品5000多個。”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賈亞光介紹道。
事實上,國內市場保健品企業遠多于醫藥企業,粗略估算有5萬-6萬個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大多都是規模較小,甚至沒有經營許可資質,但由于一些小企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難把控。
唐山食藥監局此次整治具體包括,在食品流通領域,嚴查是否無證經營食品、是否經營非法添加藥品的食品;在藥械領域,嚴查是否無證經營藥品,是否經營假藥劣藥;是否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或備案經營醫療器械、是否經營無產品注冊證的醫療器械;在保健食品領域,嚴查是否無證經營保健食品、是否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是否經營非法添加藥品的保健食品。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目前出臺的一些保健品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整頓了保健品市場,但不夠徹底,對這一市場的強力監管不能是短期行為。(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