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已被正式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保健品市場由此釋放出的紅利讓眾多
醫藥企業磨刀霍霍,準備使出“洪荒之力”奪得一杯羹。然而,保健品市場盤子里的菜是不是就這么容易吃到呢?
讓我們先來回望一下我國保健品企業的一些基本情況:中國5500多家保健品企業中,90%以上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絕大部分更是茍延殘喘,將就著過日子。甚至有不少保健品剛拿到批號尚未上市就已銷聲匿跡了。就這樣,20多年來,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沉沉浮浮,不乏英雄,但短命者居多。
當然,醫藥企業跨界進入保健品行業有先天優勢,比如,在生產條件等方面有先天優勢,國內不少保健食品的材料本就來源于傳統
中藥,再比如技術。然而藥企同時面臨的也是一個殘酷的競爭環境。今年6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
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實施《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改注冊制為備案制,保健食品的注冊將極為簡單,由文號管制帶來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政策的放開以及“健康中國”的戰略落地,除了國內的藥企開始爭搶這塊兒蛋糕,如上海醫藥、天士力、金達威、金城醫藥、江中藥業等數百家藥企都在保健品行業進行了布局,國外的保健食品企業也紛紛將手伸進了這個大盤子里,攜先進的技術以及豐厚的資金傲然進入我國大健康市場。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許多外資企業開始收購國內相關保健食品企業,布局我國大健康產業。
當各方企業都加入了角逐的行業,在機會面前,面臨的則是更為殘酷的競爭環境。布局保健品的江中藥業在2016年半年報中介紹,今年上半年,受細分領域市場環境和政策的影響,報告期內保健品板塊總體銷售仍不理想,僅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下降22.24%。
機會是均等的,現實是殘酷的:保健品市場盤子里的菜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夾到的。強手如林的境際面前,保健品這條船上裝不下太多“英雄”。其實對如此競爭環境,很多藥企還是很洞悉的。某醫藥界人士就曾經表示,很多藥企都涉足這一領域,但最終成功的會很少。然而市場的誘惑力太大了,藥企依然愿意爭著試水。
其實,健康產業絕不是投資幾個項目,開發幾個產品、提供幾項服務的事兒。健康是一個大概念,健康產業也是一個大產業,準備投資大健康市場的藥企是否可以換個思路、轉個方向,避開強手如林的正面交鋒,再開辟一塊兒陣地呢?比如,針對某些特殊人群開發一些膳食補充劑、定期進入居民小區宣傳自我保健意識等。畢竟,健康產業除了保健品這盤主菜,還有很多配菜,藥企完全可以從配菜里下手,在別人忽視了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一塊兒市場,或許成功的幾率更大。(中國制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