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亞灣霞涌海灘現大面積死魚。大亞灣霞涌海岸驚現一公里上萬條的死魚,這一現象引發當地居民極大擔憂。大亞灣新聞中心7月15日向記者證實,經相關部門抽取海水檢驗,初步判斷這次大面積出現死魚,可能是由于一股低溫、低氧、高鹽度深海洋流間歇性進入而引起底棲生物缺氧而死。大亞灣西部海域每年均有此現象發生。...
大亞灣霞涌海灘現大面積死魚。
大亞灣霞涌海岸驚現一公里上萬條的死魚,這一現象引發當地居民極大擔憂。大亞灣新聞中心7月15日向記者證實,經相關部門抽取海水檢驗,初步判斷這次大面積出現死魚,可能是由于一股低溫、低氧、高鹽度深海洋流間歇性進入而引起底棲生物缺氧而死。大亞灣西部海域每年均有此現象發生。
據了解,大亞灣海邊發現有死魚現象,始于7月10日。當天晚上,網友“天亮的亮亮亮”發微博配圖稱:“霞涌海岸出現大量死魚,一公里沙灘布滿死魚,保守估計上萬條,惡臭熏天,什么原因造成?原本美麗的海岸線怎么變成這樣了。”
第二天,官方微博“大亞灣發布”稱,“接報后,區委、管委會主要領導連夜趕到海灘察看。從現場情況看,死的魚類大部分是紅鱔。據海邊霞新漁村支部書記李文亮,義聯村支部副書記、副主任李偉東等當地漁民、村民分析,這種情況是由于臺風來臨前的赤潮引起,每年都有類似現象發生。區環保、海洋與漁業部門已對海水進行取樣檢測。
“赤潮引起死魚之說”,備受網友質疑。網友“巫特堅”指出,大亞灣霞涌海灘每年7至9月都會出現死魚現象,去年6月底至7月中旬,大亞灣海域的大面積海區也出現過魚類缺氧死亡現象。
大亞灣新聞中心向記者證實,現場調查發現,死亡魚類主要是海鰻、艾氏蛇鰻、銀色空吻鰻、裸鰭蟲鰻、豆齒鰻,約200斤,已腐敗發臭。綜合調查情況及檢測結果,并邀請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共同研究分析,初步得出上述魚類死亡原因:從2002年至今監測情況發現,每年7-9月都有一股低溫、低氧、高鹽度深海洋流間歇性進入大亞灣西部海域,這股洋流每年均不同程度地造成底棲生物因缺氧死亡。從現場死魚種類來看,死亡的都是底棲魚類,因此,這次死魚可以初步判斷是由于這股洋流引起的。
記者來到霞涌海岸上,還能看到零星的死魚,已經腐爛。而海邊人們還是如火如荼地上演著“煮餃子”的火熱場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游泳戲水。
中海油惠州煉油廠表示
死魚與石化項目無關
15日,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中海油惠州煉油廠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廣東惠州大亞灣區霞涌海域大面積死魚事件與煉油項目無關,可能是因洋流引起。
據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公司自2009年3月20日投產以來,在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方面均低于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的允許值。
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專門負責環保和安全的負責人閆乃峰稱,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的排水渠道與中海殼牌的排水渠道是相連接的,如果煉油廠的廢水排放稍有問題的話,中海殼牌將會馬上中斷排水系統。因此,惠州大亞灣區霞涌海域大面積死魚事件與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的排水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