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病,有人因交不起押金住不了院,也有人因擔心醫生開大處方而忐忑不安。云南省中醫院近年來推出了一項名為“患者說了算”的服務模式,就是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本報記者日前從云南省中醫院了解到,“患者說了算”服務模式始于2012年1月12日,內容包括“交不交住院押金”、“檢查方法”、“治療方式”、“治療藥物”、“選擇醫護”、“收費是否合理”、“滿不滿意”、“保健康復”等8項。住院前,患者需要在《云南省中醫醫院“患者說了算”服務模式告知書》上簽字確認。也就意味著,患者在聽完醫生的詳細介紹后,可以選擇交不交住院押金、做什么檢查、采用哪種治療方式、用什么藥物等,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更有保障。
云南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唐鎮江表示,新的服務模式增加了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時間。以前每天查房只需半個小時,而現在2個小時都查不完,因為要傾聽患者的想法、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他說,開檢查單、開藥前,一定要和患者達成共識。唐鎮江對這種模式很贊賞,他認為雖然加大了工作量,但醫生履行了告知義務,患者享受到知情權,這樣的環境可以使醫療更規范化。
拿“交不交住院押金”來說,該院規定,大部分住院患者只要能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和醫院要求的相關材料,都可以先治病后付費。如果患者出院時無法一次交清全部的費用,還可以分期還款。
云南省中醫院院長秦國政表示,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患者因此惡意逃費的情況。但如果遇到個別惡意欠費或者超期不還款的,醫院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患者或擔保人連本帶利償還。
據了解,該模式實施以來,共有10余萬人次享受了“患者說了算”服務,門診病人滿意度達100%,住院病人滿意度為95.3%。不過,據當地媒體報道,由于不少患者只認準幾位專家,但這些專家忙不過來,得不到指定醫生的診療,“患者說了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對于這些新問題,秦國政認為是正常現象,“改革要不斷完善,不斷改進”。他們的目標是要讓患者從進入醫院起,就能感受到患者是最重要的。
“‘患者說了算’的初衷很好,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但如果在全國推廣,難度較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
醫改專家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雖然該院目前沒有患者惡意逃費,但他仍建議,醫院最好能和患者綁定一張銀行卡,簽訂預付費協議,以保證醫院資金的持續良性運轉。他認為,該模式最大的好處在于醫患溝通時間增多,患者的知情權得到尊重。不過,有些醫學專業問題,讓“患者說了算”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好還是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