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Home > 醫藥經濟 > 生物技術 > 技術要聞 > 我國每年因外來物種損失超兩千億元

我國每年因外來物種損失超兩千億元

來源:央視網 作者: 2017-11-20

摘要: 央視網消息:第三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定于11月19日-2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會議重點研討基因組學背景下的1000種外來入侵生物的管控等內容。 國際生物入侵大會是什么。 首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于2009年在福州召開,達成了加強國際合作以應對全球變化下生物入侵的《福州生物入侵宣言》,成立了國際生物入侵專家委員會......


 

 

央視網消息:第三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定于11月19日-2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會議重點研討基因組學背景下的1000種外來入侵生物的管控等內容。面對這些高深的詞匯,也許你會問,怎么各種大會沒完沒了的開,這個大會到底是干什么的?跟我們悉悉相關嗎?

 

國際生物入侵大會是什么?

 

首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于2009年在福州召開,達成了加強國際合作以應對全球變化下生物入侵的《福州生物入侵宣言》,成立了國際生物入侵專家委員會,組織國際生物入侵科學論壇,確立每四年召開一次國際生物入侵大會等。因此,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于2013年在青島召開,今年2017年應該舉行第三屆,定在西子湖畔的杭州。

 

通過前兩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的成功召開,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00名從事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專家和代表,共商入侵生物學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入侵生物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創建了一個全球科學家交流與合作平臺。因此,大會是生物入侵領域的重大國際盛會,鞏固和加強了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生物入侵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

 

外來生物入侵是什么?

 

 

外來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地區,并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環境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破壞該地區生態平衡,引發生態災難的現象。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生態難題,其范圍遍布全世界。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這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威脅著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我國面臨外來生物入侵有哪些挑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成為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對經濟、生態的嚴重影響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00多種,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根據日前閉幕的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的數據,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植物就達291種,每年因外來植物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外來生物入侵令我國年損失超2000億。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出境游、海外購早已成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面對海關入境檢疫檢查,大多數人其實懷的是種抵觸情緒,而且想出各種歪招應對。查出來截獲的是面上的數據,那查不出來、帶入境的外來生物,可能就已經開始在我們國內“如魚得水”,換種角度考慮,這些逃過檢疫檢查的人就是幫助外來生物入侵我們的幫兇。

 

防控外來生物入侵任重道遠

 

近年來,我國相關檢疫部門積極與國外檢疫部門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攜手加強外來有害生物跨境傳播防控,并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植物保護公約(IPPC)、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等國際組織相關事務。截至今年8月,全國35個直屬檢驗檢疫局285個對外開放口岸,建成749個動植物現場檢疫設施、800個檢疫除害處理設施、77個動植物檢疫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我國檢驗檢疫機構每年截獲外來有害生物平均超過100萬種次。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本次會議正是圍繞“提升生物入侵管理能力,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保障國際貿易發展”為主題,鞏固和加強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生物入侵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大力提升中國參與生物入侵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專家也表示,全球聯防聯控是有效阻止外來物種入侵,保障各國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這正是與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

 

防控外來生物入侵,共建美麗生態家園;保護國門生物安全,事關你我,利在千秋!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我國每年因外來物種損失超兩千億元》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