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廣東省醫學3D打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順德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樂從醫院和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正式達成合作關系。前者作為后者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基地,雙方將圍繞醫學3D打印應用轉化技術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開展緊密合作。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順德基地正式揭牌成立作為一種......
日前,廣東省醫學3D打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順德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樂從醫院和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正式達成合作關系。前者作為后者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基地,雙方將圍繞醫學3D打印應用轉化技術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開展緊密合作。
醫學3D打印研究中心順德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作為一種新型的快速成型及快速制造技術,3D打印近年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由于其可以直接將三維數據轉化成實物,并在形態上實現個性化定制,因此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被普遍看好,也是當下醫學領域邁向精準醫療的主要實踐手段之一。
在樂從醫院,由手足外科主任李衛帶領的醫生團隊正成為醫學3D打印技術“發燒友”,從2015年開始,逐步嘗試和摸索3D打印技術在臨床醫療中的應用。通過不斷嘗試,已在臨床手足關節修復和畸形矯正手術過程中多次成功應用3D打印技術,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手術難度和病人痛苦。如今,隨著3D打印研究中心順德基地的落成,樂從醫院在該技術臨床應用探索方面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從主觀判斷到精準測算
通過CT掃描技術,一層一層掃描患者缺損的小關節或嚴重粉碎的骨關節,在電腦上重建一個立體模型,然后再連接3D打印機。通過設定相應程序,3D打印機就會根據受損肢體的數據,“吭哧吭哧”打印出一個立體形態的骨骼實物模型。
走進樂從醫院手足外科的“顯微外科解剖實驗室”,幾臺體型嬌小但功能強大的3D打印機整齊排列在桌上,旁邊還擺放著一些已打印好的骨骼實物模型樣品。李衛及其團隊通過打印出來的實物模型,實現對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及走向的清晰掌握,依此了解受傷部位的病情和計劃手術方案,從而將3D打印技術成功應用到手足損傷修復和畸形矯正手術中。
在家具產業遠近聞名的順德樂從,由于這里工廠多,員工操作機器不當導致手、腳受傷的情況常有發生。由李衛擔任主任的手足外科,有時一個月會接到上百名手足受傷的患者。一些情況嚴重的患者,送來時已經是斷掌或者粉碎性骨折。
“手足受傷的多是年輕人,手上一旦切斷受傷很容易變成終身殘疾。”為提高手術成功率和減輕病人痛苦,早在幾年前,李衛就開始關注3D打印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加上骨外科的一些年輕醫生在3D打印技術方面有極強的鉆研興趣,從2015年開始,李衛帶領骨外科探索3D打印技術在外科臨床修復手術中的實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
“如果病人的骨關節嚴重粉碎,按照以前的方法,可能要把關節全部換掉。但如今借助3D打印技術協助,可以實現缺損多少,就移植多少。尤其在斷指移植手術中,由于實現了精準醫療,既能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還可以降低手術中意外情況發生的風險。”李衛告訴筆者。如今通過3D打印技術協助,已成功實施了近十例高難度關節修復手術。
幾個月前,骨外科接收到一位手掌嚴重受傷的患者。這位患者的右手手掌幾乎被碾碎一半,大拇指中間關節已經被碾掉,只剩下拇指頂端一小節骨骼。李衛團隊借助3D打印技術,通過術前設計和模擬演示,對缺損的關節和皮膚的缺損大小、走向進行精準測算,從腳趾關節移植相應關節進行修復,成功實現了“拇指再造”。
有著20多年手足骨關節缺損修復臨床經驗的李衛,十分看好3D打印技術在骨科等外科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目前由于材料限制,還不能實現通過3D打印技術直接打印康復器具,進而置入患者身體。但未來一旦實現生物材料上的突破,就可以根據電腦設定,打印出不規則形狀并符合患者個性化需求的植入式醫療器械,由此帶來的將是醫學領域的巨大突破。”